1.高中地理冷锋与暖锋

2.地理情境教学 [地理情境教学下活动教学的运用]

高中地理冷锋与暖锋

冷锋与天气的核心素养_冷锋的典型天气案例

高中地理中,冷锋与暖锋是两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它们影响着我国的天气和气候。以下是冷锋与暖锋的主要区别:

### 冷锋

1. **定义**:冷锋是由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形成的锋面。

2. **特征**:冷锋上的天气符号是一个三角,锋面的移动方向通常是冷的空气向暖的空气方向推移。

3. **过境天气**:冷锋过境前,天气通常是晴朗的;过境时,可能出现雨雪、大风和降温现象;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

4. **影响**:冷锋多出现在我国北方,常常与春季的大风、夏秋季的寒潮以及冬季的沙尘暴等天气现象相关。

### 暖锋

1. **定义**:暖锋是由暖空气向冷空气推进形成的锋面。

2. **特征**:暖锋上的天气符号是一个半圆,锋面的移动方向通常是暖的空气向冷的空气方向推移。

3. **过境天气**:暖锋过境前,天气通常是晴朗的;过境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4. **影响**:暖锋多出现在我国南方,尤其是春季的连绵春雨多与暖锋活动有关。

### 总结

- 冷锋和暖锋都是由于不同性质的空气团相遇而形成的锋面。

- 它们的过境前后天气变化不同,冷锋过境时多出现降温和降水,而暖锋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 了解和区分冷锋和暖锋对于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习冷锋与暖锋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还有助于学生掌握分析气象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情境教学 [地理情境教学下活动教学的运用]

所谓地理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理实验、多媒体、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处于一个地理情境之中,亲身体验所学习的地理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活动教学,就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地理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对活动教学都提出了要求,主张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在“做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方法包含了多种实现形式,其中地理活动类教学只是情境教学的一个方面。地理活动教学主要包括地理实验教学、地理野外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以下结合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活动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地理实验教学

 地理实验教学是通过观察、观测、演示、制作、绘制、调查等地理活动方式,认识、探索地理事物、现象和过程等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地理实验操作既可以教师自主操作实验,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操作实验。

 自然地理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由于自然地理的特点,有诸多对空间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要求高,通过恰当的地理实验,可以化难为易。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课后活动的处理,可以用地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完成,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然后完成活动题目。

 步骤一:把教科书倾斜立于桌面上,当做锋。但是要注意课本的倾斜方向。

 步骤二:锋面与桌面方一支长的铅笔(表示锋线),移动冷暖气团(红色、蓝色棉花),锋面(教科书)、锋线(铅笔),形成不同天气。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天气;冷气团被动后退,形成暖锋天气;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

 步骤三:将一物体放于冷或暖气团一侧,代表某城市。可以用一个粉笔盒或者铅笔盒等表示城市,让学生观察锋面进退对于城市天气的影响。

 步骤四:完成56页活动习题。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观察,学生应当独自完成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通过地理实验,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实验之中学习地理知识,学会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方法,最终上升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地理实验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地理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模拟各种真实的工作与生活情境,由学生或教师与学生共同扮演情境中的各种角色,以了解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及其人际关系,并寻找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体验社会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为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人文地理更适合决策性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分角色扮演,通过确定角色问题-拟定决策方案-搜集资料-分析评价-形成决策成果-研究深入等阶段。我们以湘教版必修二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中,课后活动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完成相关任务。

 确定问题:在淮河流域关闭了大批污染严重的造纸厂,有人认为淮河的水质改善了,但也有人认为,这中做法对于当地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比前后淮河流域的变化情况,并提出对于淮河流域治理的可行性措施与策略。

 角色分配:官员,列出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措施;环保专家,调研造纸厂对于环境的污染详细数据,对于当地的饮用水、农业、居民生活产生的危害;企业家,调研后找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找出路;经济学家,调研后找出淮河流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表演:经过调查与研究后,市召开听证会,进行成果的展示与讨论。分别由四大组的同学到讲台进行相关内容的发言。每一代表发言后,设计居民代表进行提问。

 讨论评价:在表演后,将所有同学集中起来,再次进行对未完问题的讨论。同时,教师对这次表演活动进行肯定的评价。

 总结:请同学们进行归纳总结,得到完整的结论。

 在情境教学中设计地理角色扮演,可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寓教于乐。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身份的扮演,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地理野外观察活动

 地理野外观察主要包括野外地形观察、河湖及海岸观察、土壤和天然植被观察等,通过地理野外观察,帮助学生认识家乡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家乡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概况。在湘教版高中必修二中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的各种地域类型后,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观附近的水田,并结合65页课后活动后,近距离了解睡到种植业。(见表一)

 地理野外观察属于实地情境教学,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学生在稻田的观察中,贴近了现实的生活,体会到粮食种植的不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对于农业区位因素以及水稻种植业这方面的地理知识,记忆更加牢固。

 四、合作探究

 表一 观察水稻种植业的活动设计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取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合作探究主要包括的流程为: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发现规律—巩固迁移。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合理容量这一节中的活动为例,展开小组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究竟这个地球能容纳或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引导探究:教师将班级分为三个大组,将悲观派、乐观派、中立派三个派别分配下去,每个派别是用了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具有说服力的呢?同学们将这个任务在课下完成,然后下次上课的时候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并做出纠正。

 发现规律:经过大家的讨论以及老师的帮助,最终大家比较同意中间派的观点。

 巩固迁移:将这个规律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人类要取什么要的措施使人口保持合理的状态呢?

 经过小组课下搜集资料,经过同学的讨论之后,同学们得出了共识,那就是中间派的观点。培养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习的机会,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地理求知欲,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信心和勇气,体现了学生主体性课堂的新课程理念。

 地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进入到一个情境之中,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知识的无味。高中地理新课改下“一切教学都是有情境的”,特别是运用地理活动的创设,学生能够长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