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拉肚子是中暑吗_天气热就拉肚子中医
1.夏天怎样保护胃、肠功能正常?
2.小暑来临,中医教你“安然度夏”
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内经经文解读
4.积食、睡不好、风热感冒……夏天孩子各种小毛病,医生教你解决
夏天怎样保护胃、肠功能正常?
夏日里天气很热,可人们犯“拉肚子”的可不少,而这种“拉肚子”病多伴有上吐下泻,腹痛,发热,发冷,头痛或浑身关节痛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夏季时令病――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也叫感冒的胃肠型,顾名思义,它是由胃肠道症状与感冒症状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的上吐下泻,表现为食入即吐,阵作剧烈的腹痛后,泻下如水样便,民间俗称“箭杆稀”;同时伴见发烧,头痛,发冷,甚至浑身关节痛的感冒症状。 胃肠型感冒为什么多是夏季的“专利”?这是因为,炎热的夏季,阳热蒸蒸日上,向外,向上发散,人的身体为了适应这种天气炎热的变化,皮肤表面的汗孔就像一个个打开的小窗口,向外排汗散发热量,这也就是中医学所说的“阳气在表”,而汗即是体液中的一部分,汗液的大量丢失,也同时带走了身体内的热量,从而则导致了体液尤其是胃肠道中液体的缺失,功能的减退,这时候人们会感觉口很渴,但“肚子”还很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胃中虚冷”!这样一种阴阳失衡的矛盾状态,就构成了胃肠型感冒的发病条件,若赶上汗出津津,一头钻进空调大开的冷房,结果汗孔骤然闭合,小窗户失去了散发体热的功能,则热邪郁闭,出现了头痛,身痛,咳嗽,喷嚏,甚至于高热的夏季感冒;同时,若人们一朝摄入过量冷饮,扎啤及不洁食物之类,则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拉肚子就是自然的了!显然,上述所说的“外感”与“内伤”的条件,在夏日里往往会同时出现,因而,拉肚子与感冒并见于一身的胃肠型感冒就成了夏日里的时令病专利! 中医治疗胃肠型感冒是以解表清热,芳香化湿为治疗原则,中成药藿香正气散就是治疗夏季胃肠型感冒的良方,现已经制成口服液或软胶囊制剂,非常方便服用和携带,若见伴感染,脱水严重者可加用抗菌素,静脉补液治疗。 夏天,气候炎热,环境和体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时胃肠的养护在日常生活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睡眠要充足。 理由:科学研究证明,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缺乏睡眠,均可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 要讲究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蔬菜最好熟吃;瓜菜用清洁水洗净削皮吃,不吃摊上已切的瓜菜。 理由:天热了,细菌繁殖加速,食物自身因温度升高容易变质,尤其是奶、肉、蛋类含蛋白质高的食物,更易发生腐烂,产生一些对消化道有害的物质;蔬菜、瓜果清洗不彻底,不但有大量细菌附着,还可能有农药残存。对此,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等疾病媒介,短期存放的食物应加保护罩。 盛夏食物要清淡、少油腻,多吃蔬菜、水果。 理由:油腻、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工作负担。蔬菜、水果属碱性食物,其代谢产物易排出,不会加重肾脏负担,还可补充体内所需多种离子,如钾及维生素等。
小暑来临,中医教你“安然度夏”
从芒种到夏至,再从夏至到小暑,这个区间,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
古人认为,人因得到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因春夏秋冬四季的规则而长,所以人的生命和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密切相连。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 养生 说法里要讲究顺应自然、顺应四季。《淮南子》里有说,“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也因此,中医 养生 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小暑来临,若想要“安然度夏”,要注意这几点。
夏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高温。中暑会给患者造成头晕、口渴、四肢无力、出汗、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如果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大汗、口渴、头晕、面色苍白或潮红、血压下降等问题。若放任不管,继续严重下去,甚至会出现神志改变、心脏骤停等危害。
所以安然度夏的第一点,就是预防中暑。
在夏天的时候,大家尽量避免在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若要出门,建议要带上遮阳伞,也可以涂抹一些防晒霜,也要准备一些防中暑的药品,比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以及风油精等,以备不时之需。
平常也应该坚持耐热锻炼,多到室外活动一下,以适应外面的天气与气温变化。汗多之人可服糖盐水,多吃水果,勤沐浴或常以温水擦浴都是有益的。
若是突然出现头晕、恶心、胸闷气短等,可能是中暑早期症状,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饮用一些含盐的清凉饮料降温。
进入伏天后,“苦夏”就开始了。
中医称的“苦夏”之“苦”,始于肠胃。到了夏天,人体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的情况,继而又或者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失眠的问题。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暑气肆虐,时而暴雨,雨后潮湿的感觉会停留很久,暑、湿、热三气会影响人的食欲。
同时, 中医《黄帝内经》认为,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达到最高值。此时,人体阳气旺盛,经络气血流通,是温煦体内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因此,夏天我们要格外注重食疗 养生 。
如果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少雨、汗出较多,易耗气伤阴,可适当选用一些益气养阴活血的药膳,如沙参山楂粥;如果是夏季梅雨季节、气候潮湿多雨,则可适当选用一些芳香祛湿的药膳,如活血袪湿消暑汤、山楂薏苡仁粥等。
以及食欲欠佳时,可用姜15克、红糖5克加水煮成红糖老姜茶饮用;当胃胀、恶心、便秘时,可用生姜和橘皮各15克煮成生姜橘皮饮;可多食有利排泄的如薏米、冬瓜等。
小暑以后天气逐渐升温,很多人因耐不住高温开始吃冷饮吹空调,虽然贪得一时凉爽,但对 健康 确实非常不利的。因为大量冷饮会刺激肠胃,降低肠胃蠕动,导致肠胃感冒,突如其来拉肚子,除此之外还会为脾胃带来湿气,久而久之会对人体造成负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夏季阳气外露,脾胃的消化功能变弱,很多人不想吃饭就是因为脾胃虚弱。这时若再吃些寒凉的食物,就会增加脾胃负担,从而造成很多疾病。所以小暑 养生 的第三步,就是养护脾胃。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夏季容易肝火旺、心火旺,这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绪。 中医讲“五行”,肝火一旺,脾就会变虚,比如有些人生气就会不想吃饭。因此,夏季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是对消化道的一种保护。
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内经经文解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内经经文解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根据五行原理重新理解了此四句话的含义。这四句话对于理解疾病的含义非常重要,所以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复述。
1.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春伤于风,意思是春天伤了木气,不是被风所伤,而是春天的时候伤了风,也就是伤了木气。木主疏泄,春天是厥阴风木当令,疏泄的作用就是让小便通畅,疏泄不及,就会导致小便少,小便不通。
春天疏泄当令,稍有不足,也表现不出来,到了夏季,厥阴风木不当令了,疏泄力量就不足了,疏泄不足,小便少,水不能从小便走,就会从肠道走大便,所以大便就容易变稀,严重的就会拉肚子。治疗这种拉肚子,可以采用利小便来实大便。
2.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同样的,夏伤于暑,就是夏天伤了暑,也就是伤了燔灼之气,伤了燔灼之气,人体的毛孔就不能打开,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人体不受影响,到了秋天,毛孔封闭,就会出现忽冷忽热的症状表现。这就是夏天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贪凉饮冷,不要使劲吹空调,得了空调病应该就是这个表现。这个时候,虽然伤的是燔灼作用,同时还受到了秋天肺金的收敛作用影响,治疗手段可以采用开通肺金的药物。
3. 秋伤于湿,冬必咳嗽。
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伤湿。脾胃运化,需要有湿气津液,如果太过干燥,就会导致津液不足。秋天的时候,虽然伤了湿气,但是由于秋天肺金当令,肺部比较壮实,不太受影响,到了冬天,肺金不当令了,肺气不降,就会导致咳嗽。所以,治疗方法就是补津液润脾润肺。
4.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冬天是封藏的季节,如果冬天伤了寒气,也就是冬天不冷,不能封藏,也可以叫做冬伤了藏,春必病温。
这里由于收藏力弱,导致阳气不足,春天木气疏泄,如果封藏不足,就会相火不降,人体下面阳气虚,上面相火旺,导致出现发热症状。温病都是虚证就是根据这道理推论出来的。治疗的方法就是采用培养木气的方法,比如乌梅汤、三豆饮之类。
积食、睡不好、风热感冒……夏天孩子各种小毛病,医生教你解决
本文专家:
许尤佳,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
高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小儿推拿,对0~7岁孩子,特别是小一点的、不适合吃食疗方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外治法。
夏季许多常见小毛病,都可以通过推拿来解决。
1. 有积食:清补脾经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表示,夏天孩子脾胃功能差,平时脾胃比较虚弱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出现了积食,表现出口臭重、腹胀、大便酸臭时,家人可给他推推脾经。
推脾经分补脾经、清脾经和推脾经三种。补脾经有两种手法,第一种是让孩子的大拇指自然伸直,沿着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反方向从掌根直推到指尖,就是清脾经)。第二种是推大拇指的末节上的罗纹面,就是“脾经穴”,你可以抓着孩子的小手,用大拇指旋推,150~300次即可。
如果你的孩子脾虚,表现为面色萎黄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或稍微多食大便中即有不消化的残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时易反复感冒等,就可以每天给孩子进行“补脾经”300次。
2. 发热:清天河水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表示,到了夏天,很多孩子会有风热感冒。给孩子退烧的方法有很多,我比较推荐清天河水,是小儿推拿的王牌手法。可用于实热、虚热等各种热证的退热,清热又不伤阴。
从孩子的手掌面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横纹中点,为1次。1岁以下的宝宝100次左右,1~3岁的孩子清300~500次,3岁以上的可以清800~1000次。
通常在左手操作,当体温较高时,可双手同时或交替操作。小点的孩子,可能安静不了那么久,建议操作3~5分钟,休息会儿再操作,直到体温降至安全范围,视发热情况一天可操作1~3回。
在推拿操作时,妈妈们可蘸取清水作为介质,来提高退热效果;在推拿操作前要注意修剪指甲,不要佩戴首饰;推拿操作半小时前不宜给宝宝进食。
3. 消化不好:摩腹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谈到,孩子便秘是家长经常遇到的事情,对于小孩便秘,中医有许多很好的方法应对,除了中药、食疗方法,我也推荐小儿推拿,比如摩腹就有很好的消食通便功效。
但是便秘分虚实,推拿手法也分虚实,所以家长一定要分清。实证便秘多是积食、郁热导致的,一般病程短,病情轻浅。孩子大便多干燥坚硬,经常腹胀拒绝被按,还伴有不想进食或恶心想呕等症状。虚证便秘多因气虚血亏,肠道失于濡润,无力传导大便所致,一般病程长,容易长期、反复便秘。孩子大便很干结,但总想排大便或排不出大便。
摩腹的时候,用手掌或者四指按压着按摩脐周3分钟,顺时针摩腹为泻法,适合因为热气导致的实证便秘;逆时针摩腹是补法,适合中气不足(即肠动力不足)导致的虚症便秘。
4. 睡不好:揉小天心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高山谈到,夏应心,心主神。夏天孩子容易心火旺,会表现得比平时更容易烦躁,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容易睡不踏实,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个时候,可以用揉小天心的手法给孩子调节,清热去心火,宁心安神。小天心穴很好找,就在手掌大鱼际和小鱼际相交接的凹陷处。揉150次为宜。
也可以给孩子揉揉内劳宫穴,就在孩子的手掌心上。把手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向掌心握紧,中指抵住的那个点就是内劳宫穴了。内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它可以清心清、泻肝火,还有凉血润燥、安神和胃的作用。孩子感冒有内热了,或者烦燥不安了,就可以揉揉,每天一次,每次300下即可。
孩子不爱睡觉多跟心肾不交有关,心主火,肾主水,心火不能下行温肾阴,肾水不能上行滋心阳,人才会难以入睡。
5. 口干口苦:清肝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高山谈到,在夏天,肝火和心火很多时候是同时出现的,有肝火的孩子会表现为口干口苦、眼睛干涩、急躁易怒,面对这种情况,可以用清肝经的手法,能起到平肝泻火,熄风镇静的功效,对夏季孩子容易出现的夜惊、烦躁、嘴巴发苦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一穴位在孩子的食指掌面从指根到指尖这一位置,在进行推拿时家长可以将宝宝的手掌向上,把宝宝的食指放在自己的左手虎口处,然后使用自己的右手从孩子的食指末端以适宜的力度推向指尖,时间同样以3到5分钟最为适宜。
这类孩子还多伴有大便干、便秘等问题,所以要清大肠,顺着食指桡侧,从指根向指尖推,就是清大肠。还可以连带着推下七节骨节穴,从第四腰椎到尾椎骨的那条直线就是。从上往下推是泻,可以通便;从下往上推是补,可以治疗腹泻。
6. 手脚偏凉 :捏脊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谈到,夏天天气热,孩子有时候会精神不足,容易疲倦想睡觉,稍微动一动就容易出很多汗、脸色偏白或偏黄等,这都是气虚的表现。
阳气虚的孩子容易反复感冒咳嗽,平时比较怕冷、手脚偏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容易拉肚子,一吃生冷的拉得更严重、夜尿多甚至遗尿等等,这时候可以通过捏脊来补阳气。
捏脊的方向一般有上捏脊和下捏脊,其作用效果是不同的,给孩子养阳气、扶正气,提高免疫力,一般用上捏脊。上捏脊即,从下往上捏:主要作用为升提阳气、温肾健脾,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用于治病或日常保健均可。
另外,如果孩子有实证,或是发热的时候,是不适合给孩子捏脊的,家长要注意。(据《小儿百病推拿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者:何世桢 )
本文首发自2021-06-25 健康 时报1803期《小儿推拿治小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