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视天气预报台词的模板

2.天气气预报发布的步骤

3.天气预报的温度是在什么条件下的温度,为何和体感不同呢?

泽布拉的天气预报_山西太原2021gdp

天气预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每次的《新闻联播》之后,都会有一个全国性城市的天气预报。而我们本地台新闻播放后也会有一个本地区的天气预报。当然,也有很多人好奇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那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天气预报从史前人类就已经有了,那时候人们对天气进行预测方便安排相应的工作与生活。现如今的天气预报主要是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了确定未来空气的变化。不过因为大气的过程非常的混乱加上科技发展并没有特别厉害,所以我们所听到的天气预报并不会完全的准确。

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也就是2~3天内的。是通过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制作成卫星云图。然后利用卫星云图的照片进行分析,就能够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一般进行预报都会有这五个过程:第一,收集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第二将收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进行分析,从而数据同化。第三,根据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制作出数据天气。第四,将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入进行加工处理。第五,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在电脑上制作全国各地区气象形势图表,由主持人进行讲解。最后将制作完毕的节目传送到中央电视台。

其实除了看天气预报,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天气常识和对于动植物的了解,从而实时掌握当时的天气情况。毕竟天气预报还是有一定的误差性,只有我们自己掌握了一定的天气知识,才能让天气更好的为我们自己所用。

央视天气预报台词的模板

天气符号是用于表示气象的一中的简易符号,一般常用于晴天,雨,雾等。

下面给大家详细展示天气预报符号图案:

晴: ?

多云:

夜晚:

雪:

天气符号一共分为两种形式,即白天,夜晚。

当气象观测员观测到某种天气现象时,即应在观测簿当日“天气现象”栏记入相应的符号,除少数现象外,并应同时记入其起止时间。以这些符号为基础,结合天气现象的强度、并存关系及某些特征,制定的可以填写在天气图上的一套符号叫填图符号。

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

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古代主要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进行,简单的说古代的中国人把世界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再加上阴阳两种状态(这种分类也不是死板的,也是在变化的),根据阴阳五行的自身状态和转化规律进行预测。

日历里面的农历节气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天气预报。

钦天监具有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作用。

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

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

明初沿置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

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公元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进行天气预报的纪录。古代天气预报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人们观察到晚霞之后往往有好天气。这样的观察积累多了形成了天气谚语。不过许多这些谚语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数值天气预报是利用大气运动方程组,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对方程组进行积分,预报未来的天气。1921年,Richardson第一次尝试用数值的方法预报天气。因为计算工作量极为庞大,他组织了大量人力,设计了详细的计算表格,才得以完成,然而得预报结果却与实际大气的变化严重不符,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大气中高频波的作用。

1950年,Charney基于滤去高频波后的大气运动方程组,利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成功制作了24小时数值预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观测手段的进步,以及对大气物理过程认识的深入,数值天气预报已取得很大进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手段。尤其是60年代发射气象卫星以来,卫星的探测资料弥补了海洋、沙漠、极地和高原等地区气象资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气预报的水平显著提高。

天气气预报发布的步骤

天气预报模板示例:

1、现在由我们小组为大家播报明天我市的天气预报:?明天我市晴,最高气温25摄氏度,最低气温11摄氏度,吹2-3级西南风。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最适合户外运动,爬爬山,跑跑步。适量的运动会使你神清气爽,天气预报祝您开心每一天。

下面为您播报各乡镇天气预报:安庄镇:晴,10----20摄氏度;老城街道:晴,10---23摄氏度;边院:镇:晴,11----22摄氏度;湖屯镇:晴,10----21摄氏度;王瓜店镇:晴10----20摄氏度;孙柏镇:晴,9----19摄氏度。王庄镇:晴,10---19摄氏度;汶阳镇:晴,10-----19摄氏度。

2、欢迎您收看《天气预报》。?今天是4月20号,星期三,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天气晴,最低温度11摄氏度,最高温度24摄氏度,南风3到4级,未来三天,?天气晴间多云,东南风3到4级,温度10到25摄氏度。

3、大家好,欢迎收看《天气预报》。青海天气预报30天,青海未来30天天气预报预测: 11日星期六小雨13~27℃;12日星期日小雨转中雨10~19℃;13日星期一小雨转中雨12~22℃;14日星期二小雨13~25℃;15日星期三多云转小雨14~23℃;16日星期四小雨转中雨13~25℃;

现代天气预报模板有五个组成部分:

1、收集数据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或者每六小时一次。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2、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采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3、数据天气

按照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

4、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5、重要工具

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是天气图。天气图主要分地面和高空两种。天气图上密密麻麻地填满了各式各样的天气符号,这些符号都是根据各地传来的气象电码翻译后填写的。

所有这些符号都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填写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把广大地区在同一时间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如风、温度、湿度、气压、云以及阴、晴、雨、雪等统统填在一张天气图上。从而构成一张张代表不同时刻的天气图。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

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播报顺序是首都北京,然后自北向南,由东往西播报各省会城市、直辖市、自治区首府、台湾地区、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的天气情况。插播一段广告之后,是“主要城市天气预报”时段,包括副省级城市和南沙、西沙、钓鱼岛的天气情况。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由中央气象局和国家气象台联合提供。需要指出的是,其“主要城市天气预报”的概念模糊,因为南沙、西沙、钓鱼岛并不属于“主要城市”,改称“部分地区天气预报”更为严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温度是在什么条件下的温度,为何和体感不同呢?

天气预报的发布步骤先进行气象观测、数据收集、数值预报、预报产品发布。

1、气象观测。

气象观测为天气预报提供最基础的数据,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天基、地基、空基相结合的气象立体观测系统。日照仪测量每天日照时间,地温表分深层地温表、浅层地温表和地表温度表,雨量筒用来测降雨量,冻土器是测量冻土深度的,自动风速仪测量风速和风向。

2、数据收集、数值预报。

观测员每到整点都要人工观测气温,然后和自动观测的数据比较,把得到的数据在每天的2时、5时、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上传到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通过这些数据制作成云图发送到全国各地的气象部门,然后再让全球共享。

3、预报产品发布。

天气预报结论作出后,制作成不同形式的预报产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站以及手机短信、信息显示屏等媒体向公众发布,这就是大家收看收听到的天气预报了。

天气预报的社会意义

1、公众

公众是天气预报的一个主要用户。不但天气灾害如冰雹、飓风等等对公众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和威胁,即使日常生活、节假日安排、穿衣等等也要依靠天气预报。电视、广播、报纸、因特网中均有对公众的天气预报服务。

2、航空

天气对航空的影响非常大。几乎所有的飞机场均有自己的气象站。在飞机起飞前机组人员要获得整个的飞行路线上的天气情况以及天气预报数据。

3、电力系统

天气对用电量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电力公司通过天气预报预测用电量。

4、其它私营企业

其它私人企业也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调整它们的需求和供给。比如超市在热天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饮料等。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都在每天晚上吃饭的过程中观看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以便知道明天的大致温度,或者是每天早上醒来打开手机看一看今天室外温度来选择自己衣服的厚度。可是每次我们都会感觉天气预报当中的温度和我们的体感温度总是不一样。? 从理论上来讲,天气预报所报道的温度是指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而这种温度在正常的状态下,应该是说受人为因素干扰越少越好,它受自然环境中除了太阳温度之外的其它干扰因素越少越好。因此天气预报当中所报道的温度它仅仅代表了空气当中的冷暖程度,是完全不能代表人体在室外对环境冷暖的参数。

而人体感知的外界温度参数在学术上把它称之为体感温度。众所周知,我们人类的正常体温在37摄氏度左右,而我们人类在室外感知到的温度往往会通过湿度、风速、太阳辐射、以及我们每一天的心情和身上的着装。就是因为这些因素,才使得我们每天外出之后产生了不同的冷暖感知。? 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我们很难去屏蔽外界对体温的干扰因素。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气温3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并不会感觉到闷热,而当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增加到80%左右的情况下,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往往会产生中暑的可能。

因此,每当你出门感受外界的温度的时候,千万不要感觉天气预报是在欺骗你。它所报道的天气温度和你感知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