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竹子

2.哪里有适合柑橘温州蜜柑的种植条件和气候要求?

3.沙糖桔种植条件与气候要求

4.广州在中国的哪个方向

5.二广高速的起点和终点

6.桂林山水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竹子

广东肇庆怀集天气_广东肇庆怀集天气预报24小时

竹,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植物的通称,一般为木本。根据近年来的发现,还包括少数草本和近草本的种类,称为草本状竹。中国古代称“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为竹。汉名“竹”字,象形,来源于竹叶的排列形状。按《说文解字》:“竹,冬生草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箁箬就是竹叶。枝梢叶片下垂,形成若干“个”字。《释名》(东汉刘照著)也称“竹曰个”。竹子的英语名“Bamboo”来源于形声,即竹秆在火中燃烧时发出的爆裂声响。

形态特征 竹具有地下茎、竹秆、枝、叶和箨、花、果等器官。

地下茎 是养分和水分输导、存贮、生长竹秆和繁殖更新的主要器官。又可分为合轴型和单轴型两大基本类型,以及介乎二者之间的复轴型(图1)。①合轴型地下茎又称粗型地下茎。由竹秆基部(竹蔸)的大型芽眼萌发生长,在近地面土中作短距离(一般为10~30厘米)的横向延伸,各节为箨包裹,无根,也无芽,又称假鞭。其梢头出土而为竹笋,长成竹秆;新竹秆基部的芽眼翌年又萌发形成新假鞭,发笋成竹,向外推移,因此地上竹秆密集成丛,称为合轴丛生竹。合轴型中也有些竹种如梨竹( Melocanna baccifera)、泡竹(Pseudostachyum polymorphum)、箭竹(Sinarundinarianitida)等的假鞭长达1米以上,地上茎散生分布,称为合轴散生竹。②单轴型地下茎又称细型地下茎,在土中能长距离横向延伸,幼时为鞭箨包裹;老时鞭箨腐烂,节上有互生芽和轮生根,称为真鞭。真鞭分鞭颈、鞭身和鞭梢3部分,总称为鞭段。鞭颈是新鞭连接老鞭的部分,无根无芽;鞭身是竹鞭的中部,有节有根有芽;鞭梢是竹鞭生长和延伸部分。鞭身侧芽萌发,或水平延伸而为新鞭,或翘头生长而为竹笋,出土成竹。所以其地上竹秆稀疏散生,称为单轴散生竹。占中国竹林面积70%左右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属此类型。 新鞭不断产生,老鞭不断死亡。竹林也随之向外扩大发展。也有极少数梢头出土,长成小竹,称为鞭竹。③复轴型地下茎既有横向生长的真鞭,又有从竹蔸侧芽萌发、翘头出土的假鞭,所以其地上竹秆既有密集丛生,又有稀疏散生,称为复轴混生竹。

竹秆 竹的主体。分秆柄、秆基、秆茎3部分。秆柄是竹秆的最下部分,与竹鞭或母竹的秆基相连,细小,节间短缩,不生根,由十数节组成,是竹的地上和地下系统连接输导的枢纽。秆基是竹秆的入土生根部分,由数节至数十节组成,节间短而粗。合轴型和复轴型竹种的秆基两侧互生大型芽(又称芽眼),可以萌笋长竹,也可长成竹鞭。秆基各节密集生根,形成竹株独立根系。秆、秆柄和竹根合称为竹蔸。秆茎是竹秆着生枝叶的地上部分,端正通直,一般圆形而中空有节。每节有2环:下环为箨环,又称鞘环,是竹箨脱落后留下的环痕;上环为秆环,又称生长环,由居间分生节停止生长后隆起老化而成。但有些竹种如箣竹属(Bambusa)竹属(Schizostachyum) 牡竹属(Dendrocalamus)的秆环则不甚显明。两环之间的部分称为节内,是竹秆节隔所在。节隔由基本薄壁组织和维管束交织而成,起着加强竹秆机械强度和横向输导的作用。

竹秆节数不一。鹅毛竹 (Shibataea chinensis)仅几个节子,而毛竹有70~80个节子。节间长度从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的几厘米到粉单竹(Lingnaniachungii)的1米以上(见彩图)。单一竹株的节间长度总是竹秆中部长而基部和梢部短,与竹笋、幼竹高生长的规律一致。竹秆长度变化很大。鹅毛竹的竹秆只有数十厘米,巨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长达30米以上,籐竹(Dinochloa andamanica)可达90米。竹秆的直径从几毫米(如鹅毛竹)到30厘米以上(如巨竹)不等。大多数竹秆梢端都有不同程度的弯曲下垂。而竹茎细长的籐竹,则可倚附其他支持树木延伸生长至林冠上层。

多数竹秆的节间中空,空腔直径和竹壁厚度则因竹种而异。木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zitchiku)的竹秆近乎实心。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等的竹壁较厚,空腔较小,薄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的竹壁很薄,仅几毫米,空腔大。巨竹、毛竹基部的壁厚可达3厘米,但竹秆粗大,所以其空腔也大。

竹壁分外、中、内3部分。外侧称为竹青,表皮细胞含叶绿素,竹秆幼时呈绿色,随年龄增长而变为黄绿色和**,由于维管束小而排列密集,质地坚韧。内侧称为竹黄,维管束大而排列疏散,质地硬脆,竹黄内侧有一层薄膜,也称笛膜或片层屑状物。介乎竹青与竹黄之间的为竹壁中部,其维管束和基本组织的排列大体上均匀整齐。典型的竹子维管束由韧皮部、木质部及其周围的纤维鞘所组成。

竹秆的寿命一般为5~10年,有的竹种如毛竹、桂竹等则可生活20年以上。

竹枝 竹分枝的方式和枝数各因竹种而异。箬竹属(Indocalamus)、赤竹属(Sasa)等的竹种属单枝型,竹秆每节仅有1枚主枝。其粗度几乎与竹秆相等。刚竹属(Phyllostachys)的竹种则为双枝型,每节有2枚主枝。唐竹属(Sinobambusa)和大节竹属(Indosasa)等的竹种为3枝型,每节有3枚主枝。箣竹属竹属、牡竹属等的竹种则为多枝型,每节分枝多数。除少数竹种外,一般主枝的大小差异不很显著。大、中型竹种的分枝节位大都在10节上下,但有些竹种如毛竹、桂竹(Phyllostachysbambusoides)等分枝较高,可达25~30节,竹秆的枝下长度可达全长的1/2。也有些竹种如撑篙竹、麻秆,从地面各节就有分枝。竹分枝通常分为 3级,即主秆分生主枝、主枝分生侧枝和侧枝分生小枝。

竹叶和箨 竹叶着生于各级枝条的顶端,每节一叶,交错排列成两行。新叶未展放时裹卷呈针状,展放后,叶片呈披针形或椭圆形,叶鞘长,包裹部分竹枝节间。叶柄短或缺如。叶片大小变化甚大,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var.nana)叶长仅数厘米,宽仅数毫米,麻竹叶长30~50厘米,宽10~15厘米。叶片中脉突出,由几条维管束并列组成。平行脉显著,与横脉连接成小方格。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的内侧有膜质片或纤毛,称为叶舌。两侧有耳状突起,称为叶耳。

竹秆所生之叶称为竹箨或笋箨。箨着生于箨环上,对居间分生组织有保护作用。节间生长停止后,竹箨一般都形成离层而脱落,也有些竹种的箨迟落或宿存秆上。箨鞘相当于叶鞘,纸质或革质,包裹竹秆节间。箨顶中央着生一枚叶片,称箨叶或缩小叶。箨叶无中脉,直立或向外反倒、脱落或宿存。箨顶两侧称箨肩,着生箨耳或肩毛。箨叶与箨鞘连接处的内方,着生箨舌。

花和果 竹类植物的花序可分为两大类型。即一次发生的有限真花序和多次发生的无限假花序。真花序有总梗,花序主轴分枝为圆锥状、总状和近穗状。假花序由无柄的假小穗组成,形成头状、球状簇丛。小穗有柄或缺如,含1至多花。每小穗下方有1至数枚(通常为2枚)颖片。每花有外稃、内稃各一。通常为两性花。雄蕊通常为3枚或6枚,或变动在3~6枚之间。也有多到30~120枚的。每花子房1枚,具花柱,柱头分裂为2~3枚。果实通常为颖果。也有囊果或梨果等类型。

种类 全世界的木本竹类植物约有60属,900多种(一说80多属,1200多种),草本竹类植物25属,110多种。中国约有30属300多种,合轴型和单轴型(包括复轴型)竹种各约占一半,其中具有材用价值的50多种。合轴型中以箣竹属最大,约100多种,分属5个亚属,即箣竹亚属(Bambusa)、瓜多竹亚属 (Guadua)、蓬莱竹亚属(Leleba)、单竹亚属(Lingnania)和绿竹亚属(Dendrocalamopsis),除瓜多竹亚属仅产南美洲外,其他各亚属在中国都有分布。单轴型中以刚竹属最大,约60多种,产东亚,中国大多有分布。中国的主要竹种如下述。

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地下茎合轴丛生。竹秆直立,高8~12米,胸径5~6厘米,节间长35~50厘米,竹壁薄,幼秆被白毛粉。笋期5~8月。箨叶直立,长三角形,约与箨鞘等长,箨耳小,长椭圆形,近相等。分枝高,10~12细短枝密集丛生,小枝具叶8~18枚。花期2~9月,假小穗单生或簇生于花枝节上。是中国华南地区的主要竹种,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南部(图2)。

撑篙竹(B.pervariabilis) 合轴丛生。高7~10米,胸径4~6厘米,竹壁较厚,节间长20~45厘米,基部节上有黄白色毛环,节间具黄白色纵纹条。竹秆绿色,平滑无毛,幼秆有白色蜡粉具柔毛。笋期5~8月。箨叶直立,近三角形,基部心形,箨耳发达,极不对称,外侧箨耳大而长斜,内侧箨耳小而短平,有皱纹流苏状卷曲?毛。分枝较低,小枝具叶5~9枚。花期2~8月。为华南主要用材竹种之一,分布于珠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图3)。

慈竹(B.omeiensis) 合轴丛生。竹秆顶梢细长下垂,高5~10米,胸径4~8厘米,中部节长40~60厘米,圆筒形,竹壁薄,箨环显明,基部各节上、下有白色绒毛带。笋期6~10月。箨绿色,革质,硬脆,内面光滑,背面密生棕色刺毛,箨叶先端尖,向外反倒,箨耳缺如,箨舌流苏状。分枝高,枝条细短,密集丛生。小枝先端着叶数至10枚以上,叶片质薄,长10~30厘米,宽1~3厘米。花期4~7月。慈竹是中国西南最普遍的篾用竹种,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及陕西南部(图4)。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单轴散生。具粗壮横走的地下茎。竹秆直立,高6~18米,胸径6~15厘米,中部节间长达45厘米。无枝节间圆筒形,秆环平;分枝节间一侧有沟槽,秆环突出。全秆各节的箨环均隆起。幼秆密被细柔毛,老时脱落,箨环下有一白粉圈,老时变黑。土中冬笋白**,被黄棕色绒毛,3~4月出土为春笋。箨鞘厚革质,紫褐色,密被棕色毛和黑褐色斑块,肩毛发达,箨舌宽短,两侧下延;箨叶长三角形至披针形,绿色。分枝高,每节2枝,小枝着生叶2~4片,叶片披针形。花期5~8月。是中国竹类植物中分布最广的竹种,东自台湾,西到云南东北部,北至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南至广东、广西中部,以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北部为中心产区(图5)。

桂竹(P.bambusoides) 单轴散生。秆高达6~16米,胸径4~14厘米,绿色,无毛,无白粉,秆环和箨环均隆起,笋期5月下旬。箨鞘黄褐色,有墨色斑点,疏生直立硬毛;箨耳较小,具长而弯曲的肩毛,箨舌微隆起,箨叶三角形至带形,橘红色,边缘绿色,平直或微皱,下垂。分枝高,每节2枚。小枝着生叶3~5片,叶片带状披针形,下面粉绿色,有叶耳和长肩毛。花期4~6月。分布甚广,东自江苏,西至四川,南至两广中部,北至河南,河北南部(图6)。

茶秆竹(Arundinaria amabilis) 复轴混生。竹鞭节间细长,鞭根稀少,节不隆起。秆直立,高6~14米,胸径2~6厘米,节间长30~40厘米,秆环平,箨环线状。幼秆绿色,老秆上被有灰白色或黑色蜡质斑块。笋期4~5月。箨棕绿色,枯时灰绿色,迟落,硬脆有栗色刺毛,箨耳为弯曲刚毛,箨舌褐色,有条纹;箨叶细长,端尖,直立。分枝高,每节具枝多枚,小而短,直立,叶片4~8枚着生枝端,线形或披针形,叶鞘宿存。花期5~11月。是中国经济价值较高的主要出口竹种,分布在广东、广西北部和湖南南部,广东怀集是中心产区,长江以南各省有引种(图7)。

地理分布 竹从赤道两旁至寒温带都有分布,从平原丘陵到高山雪线以下都能生长。但多数竹种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随纬度和海拔的增高而减少。少数耐寒竹种如库页赤竹(Sasa kurilensis)可分布到北纬51°的萨哈林岛(库页岛)中部;箭竹属的某些竹种在喜马拉雅山3400米高处仍有分布。总的地理分布可分为 3大竹区:

亚太竹区 南至新西兰,北至萨哈林岛(库页岛),东至太平洋中部岛屿,西至印度西南部。有竹40多属,600多种。既有合轴型,又有单轴型。前者约占3/4,后者约占1/4。其中秆形粗大、材质优良的约100种。东南亚地区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生长的理想环境、世界竹分布的中心。

中国是竹的中心产区之一,长江流域至黄河流域为散生竹区。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为丛生竹区。南岭山脉两侧为两大类型竹种分布的混合区。中国的散生竹与日本、朝鲜的竹类植物属于同一区系,不仅属同,有些竹种也相同;而南方的丛生竹则属东南亚竹类植物区系。

美洲竹区 跨南、北美洲,南至南纬47°的阿根延南端,北至北美东部北纬38°左右,共有18属260多种。除青篱竹属外,都是合轴型,绝大多数竹种秆形矮小,没有材用价值。中美洲是美洲竹类的分布中心,绝大部分草本状竹都出现在这一地区。

非洲竹区 南至南纬23°的莫桑比克,北至北纬16°的苏丹东部,从西海岸的塞内加尔南部向东南横跨非洲大陆热带地区,至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岛,有成片竹林分布。非洲大陆的乡土竹种只有几种,马达加斯加的乡土和引进的竹种共11属,约40种。

亚太竹区和非洲竹区中有许多属是相同的,表明两大竹区竹类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欧洲没有乡土竹种,都是引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箣竹属是世界属,龙头竹(Bambusa vulgaris)是世界种,3大竹区均有分布。

生物学特性 竹是常绿(除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外)浅根植物,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0~15℃、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的地区为温带竹区;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的地区为亚热带竹区;年平均温度20℃以上、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为热带竹区。高山竹类分布地区的气候条件约相当于温带竹区。在小范围内,地形、地貌、海拔、坡向影响水热的状况,从而也影响到竹种的分布。散生竹的地下茎入土较深,春季出笋长竹,当年入冬以前竹秆老化,因而对干、寒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多分布在纬度和海拔较高地区。丛生竹的地下茎一般入土较浅,部分秆基和芽眼露出地面,夏秋出笋,当年新竹木质化程度较差,经不起冷冻干燥,主要分布在低纬度湿润的平原丘陵地区。竹的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蒸腾作用强,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呈酸性反应的土壤最适宜生长。

竹多数属中等耐荫植物,常侵入阔叶林或针叶林中混交生长。大、中型竹种形成混交林的第二三林层,小型的形成林下灌木层。一些耐荫性特强的竹种如箭竹、赤竹等常形成林下稠密的活地被物层,阻碍森林的更新演替。

竹的真鞭侧芽和假鞭顶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分裂分化,形成箨、节、节隔和居间分生组织,长成竹笋。各节间的居间分生组织,自下而上分裂延伸,推动竹笋和幼竹的生长。单轴竹种的笋期在初春到初夏(3~6月),竹笋出土后35~55天即可完成高生长。合轴型竹种的笋期一般在夏秋之交(8~10月),从出土到高生长停止约需80~ 100天。复轴型竹种的笋期则在二者之间。竹笋出土后,初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加快,后期又趋缓慢。所形成的节间长度也相应地表现出竹秆下部短,中部长,上部又短的规律。单轴型竹种竹笋、幼竹的节间延伸与其侧芽萌发抽枝大致同时进行。

竹叶更新通常每年1次;也有隔年1次的,如1年生以上的毛竹竹株通常每两年换叶 1次。多数单轴和复轴竹种在老的着叶小枝脱落前,下部各节的休眠芽萌发长成新的着叶小枝;而许多合轴型竹种则枝条顶端连续抽放新叶,枝条下部的老叶不断枯落。多数竹种的老叶脱落和新叶展放差不多同时进行;但毛竹老叶脱落后 1个月左右,新叶才全部展放。在旱季雨季很分明的地区,常绿竹会变成落叶竹,如印度的牡竹(Dendrocalamus strictus)无叶期长达数月之久。

竹类植物开花有的一生1次,有的一生多次。1次开花的竹种,花后全林或全丛死亡,再天然下种更新恢复(如毛竹、撑篙竹等)。也有全林死亡后,个别地下茎仍能抽出更新鞭,长出更新竹如桂竹、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等。一生多次开花的竹种每次花后又抽出新竹秆,恢复其营养生长。也有的开花结实与出笋长竹同时进行,持续不断。竹开花有的成片成群,有的零星散生,甚至在单株竹秆上仅有部分枝条开花结实,另一部分枝条换叶更新。

竹林或竹丛开花前出笋很少或不出笋;竹叶枯黄,或全部脱落,或换生短小新叶。竹体内的醣类物质增加、氮含量减少,预示花期即将来临。开花不受竹株年龄限制,在成片开花的竹林和竹丛中,老竹新竹都可开花。老竹开花较早,一般都在春季换叶时开始,新竹开花较晚,在抽出新枝后孕育花朵。开花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盛花时期因竹种而异,一般丛生竹的盛花期为3~4月,散生竹为4~7月。开花周期数年、十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不等,主要取决于竹种的遗传特性,但也受环境条件影响。

竹为三碳植物。染色体型小,基数为12,大多数竹种为四倍体(48)或六倍体(72)。

生产技术 竹可在开花结实后天然下种,在林下发芽出苗,更新老林;也可起出竹蔸,或采集种子,按常规林业育苗技术,培育实生分蘖苗,移植造林。另外,也可用埋秆、埋鞭、插秆等无性方法繁殖竹苗。常用的栽竹造林材料是带有地下茎和竹秆的竹蔸,即选择1~2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竹株,带土连蔸挖起,削去梢部,留枝3~4盘。如远运他处,还应包扎竹蔸,以防震落宿土、伤损芽苞。根据竹种的生态特性选择造林地,进行全面、带状或块状整地,按3~5×3~5米的株行距,挖掘植穴。冬季和早春(12~2月)是竹生理活动缓慢的季节,栽植成活率高。竹根浅,怕旱涝。在北方雨水欠缺的季节和地区应灌溉,在南方多雨积水的地方要排涝。新造竹林郁闭前应经常除草松土,但须防伤及鞭、根和芽。也可与豆类作物、绿肥、油菜等进行竹农间作,以耕代抚。根据林地情况和生长季节适施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在新造竹林中严禁放牧。幼林竹株一般量多而细小,要进行间伐抚育,去小留大,去老留幼,去弱留强,去密留疏,还可削去竹梢,去掉顶端优势,促使枝叶生长和地下茎的延伸。

对材用竹种如毛竹、桂竹、假毛竹(Phyllostachyskwangsiensis)、淡竹(P.glauca)、毛金竹 (P. nigravar.henonis)、白夹竹(P.nidularia)、石竹(P.nuda)、茶秆竹、满山爆竹(Sinobambusa laeta)、长枝竹(Bambusa dolichoclada)、撑篙竹、硬头黄竹(B.rigida)、车筒竹 (B.sinospinosa)、龙头竹、粉单竹、慈竹、麻竹等在集约经营时要采取保护壮笋、挖掘退笋、除草松土、挖除竹蔸、压青施肥、防治病虫,合理砍伐等措施,并进行钩梢,以防风倒雪压。一般材用竹林只劈山抚育、控制砍伐。在北方降水较少较集中的地区,还须按季节和竹的生长进行春灌、夏灌、秋灌。对老残败退的材用竹林可采用伐老竹、挖老鞭、劈山松土、压青施肥等措施提高林地肥力,促使竹林复壮更新。对于以竹笋供食用的竹种,如毛竹、桂竹、淡竹、石竹、白夹竹、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哺鸡竹、方竹(Chimonoba mbusa spp.)、麻竹、绿竹(Bambusa oldhami)、吊绿球竹 (B.beecheyana)、大头典竹(B.beecheyana var.pubescens)等,主要的经营措施有松土、施肥、挖除衰老地下茎和竹蔸、留养壮竹、分批挖笋等。毛竹笋形成早,可在冬季挖掘冬笋。浙江杭州地区的早竹、哺鸡竹除生产春笋外,还采用开沟、断鞭、埋肥等措施,经营鞭笋生产。竹苗病害有立枯病、笋腐病等,成竹病害有枯梢病、丛枝病、竹秆锈病等。主要害虫有竹直锥大象、竹横锥大象、一字竹象、黄脊竹蝗等。此外,中华竹鼠、银星竹鼠和大竹鼠等也常对竹的生长造成为害。

竹的采伐和运输 适应竹林地上异龄竹株、地下鞭蔸相连的情况,为兼顾采育,宜行择伐。竹笋成竹后,秆形不再变化,但竹材的物理性质及力学强度不断增长,直到中年进入稳定期。因此秆用竹株的采伐年龄,毛竹为6~8年生,其他竹种为3~4年生;篾用竹材要有优良的韧性,采伐年龄更要小些,一般为1~2年生。在生长季节,竹株的生理活动旺盛,伐竹会引起大量伤流;笋期伐竹则会增加退笋数量,影响竹笋、幼竹生长,降低新竹质量。一般以冬季伐竹为宜。这时天气干燥,竹液流动缓慢,伐下的竹株不易发生虫蛀、霉腐。

竹林的采伐量根据立地条件、经营强度和竹林情况,以及竹株的年龄、分布、生长和病虫害等确定。大型竹种的材用竹株一般每公顷留3500~4500株,中、小型竹种留30000~45000株,笋用竹株留株应适当减少。采伐的原则也是砍小留大、砍老留幼、砍弱留强、砍密留疏,畸形竹和病腐竹均须砍伐。丛生竹的老竹在丛的中部,新竹在丛的周围,应砍内留外。一般用竹在离地面1~3厘米处砍伐;特用带蔸竹秆(如渔用大毛竹)要挖开竹蔸周围泥土,斩断竹根,连蔸砍伐。农用柄竹也须带蔸。砍伐的竹株应倒向坡上或等高水平,以便集运。带蔸伐竹的穴塘要及时填平,以免积水烂鞭。伐倒竹株就地打枝,用人力或索道运集贮竹场,然后进行陆运或将竹按粗度和长度分级扎排,顺水流送(见木排)。

利用 竹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国人民利用竹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中有竹箩、竹篮、簸箕等竹编器,甲骨文(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有竹制品的记载。竹为“八音”之一,周代竹制乐器已有7类之多。现代除竹材广泛用于建筑、交通、家具、造纸、劈篾编织,竹枝还可加工扎成马鞭、大扫帚。竹鞭可作烟管、手杖、鸡毛帚柄等。泡竹的假鞭可编制渔筛。竹根除去外壳可作刷子。竹蔸可供雕刻艺术品和烧制竹炭。竹箨可编绳和造纸。大型竹叶可垫衬船篷、斗笠、包裹食物等。近年来,竹材性质的研究和竹制品的加工工艺又有新的发展(见竹材)。

散生竹类冬春产笋,丛生竹笋夏秋出土,新鲜的竹笋含有糖类0.76~4.27%,脂肪类0.26~0.94%,蛋白质类1.44~4.04%,以及磷、铁、钙、镁等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是中国传统名贵蔬菜。竹笋还可加工成笋干、笋衣、笋丝、酸笋、腌笋、糖醋笋、罐头笋等。在日本和中国,竹笋加工已成为新兴食品工业之一。竹沥、竹茹可供药用。

竹的地下系统发达,竹鞭纵横,根系交织,在山坡、台地、河堤、江滩、湖岸有固结土壤和防止流失作用。

竹的形态端直挺拔,茎秆秀丽,枝叶婆娑,四季常绿,冬不凋零,富有观赏价值,是中国南方风景园林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传统园林组合梅、兰、菊、竹的成员之一。竹的特性常比作人类的高雅风格和坚贞品质,加以歌颂赞扬,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苏东坡、郑板桥的竹诗、竹画和书法,世称三绝。

哪里有适合柑橘温州蜜柑的种植条件和气候要求?

沙糖桔种植条件

柑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土壤、海拔、地形、坡向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这些条件对几个温度的影响最大,甚至相差0.5度的温度都会影响它的生长。

沙糖桔种植气候

沙糖桔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2.5-37。秋季花芽分化需要白天20左右,夜间10左右。根系生长的土壤温度与地上温度大致相同。过高的温度不利于沙糖桔的生长发育。温度和土壤温度不宜高于37,耐阴,但优质高产仍需良好的日照。

沙糖桔种植区域

温州蜜柑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降雨量约1000mm。如果土壤含水量低于60%,就要及时补水。如果雨水太多,土壤会积水,导致根系死亡。温州蜜柑果树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应在75%左右。柑橘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pH值为4.5~8的紫色土、红黄壤、沙滩、海涂均可生长,pH值为5.5~6.5最适宜。柑橘主要分布在怀集、广宁、四会、云浮、桂林、西林、封开地区。

沙糖桔种植时间

柑橘苗一般在春秋两季种植,具体是3-4月和10月中旬。总的来说,这两个时期的天气相对温暖,气候条件相对适宜。种植后,幼苗的成活率会更高,可以快速生长。

沙糖桔种植效益

沙糖菊营养价值很高,酸甜可口,很受欢迎,经济价值也很高。特别是沙糖桔销售后,与互联网连接,也促进了沙糖桔的销售,提高了经济效益。糖菊富含维生素C、钙、纤维、少量蛋白质、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柠檬酸、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和抗坏血酸。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的功效,可防治便秘。

沙糖桔种植条件与气候要求

沙糖桔种植条件

沙糖桔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湿度)、土壤以及海拔、地势和坡向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这些条件影响最大的数温度,即使差异0.5度的温度也会影响它的生长。

沙糖桔种植气候

沙糖桔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2.5-37度,秋季花芽分化要求白天温度20℃左右,夜间温度10℃左右,根系生长的土温与地上部大致相同,温度太高不利于沙糖桔的生长发育,气温、土温不可高于37度,它较为耐阴,但要优质丰产仍需好的日照。

沙糖桔种植区域

沙糖桔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土壤的含水量低于60%需要及时的补水,雨水过多,土壤会积水,会使根系死亡,沙糖桔果树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之七十五左右为宜。

沙糖桔对土壤的要求不严,紫色土、红黄壤、沙滩和海涂,酸碱值4.5~8均可生长,以酸碱值5.5~6.5为最适宜,沙糖桔主要分布在怀集,广宁,四会,云浮,桂林,西林,封开地区。

沙糖桔种植时间

沙糖桔苗一般会在春季和秋季种植,具体的时间在3-4月份以及10月中旬,一般来说这两段时间的天气都比较温暖,气候条件也相对适宜,种植之后幼苗的成活率会高一些,而且还能够迅速生长。

沙糖桔种植效益

沙糖桔营养价值较高,口味酸甜,备受喜爱,经济价值也非常高,特别是在沙糖桔的销售与与互联网的对接之后,也促进了沙糖桔的销量,让它的经济效益提升。

沙糖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纤维质、少量蛋白质、脂肪以及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枸椽酸、柠檬酸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可防治便秘。

广州在中国的哪个方向

广州属于中国的“华南”地区,是华南的核心城市。华南地区,中国大区之一,位于汉族地区南部,简称“华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民国时代,华南范围涵盖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云南、贵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列入台湾省,合称“华南六省”,而民间的“华南地区”则有多种说法,广义自然地理上的华南地区包括福建及台湾省。

华南指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及临近海岛,如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台)、白龙尾岛(桂)等。

虽然在很多时候,福建省、台湾省名义上被列入华东地区,但闽台两省在文化上,风俗上,血缘和人员移动等方面,多属于华南板块,尤其是福建省闽中南地区的地方文化,跟广东省西江流域(广州、肇庆)、东江流域(惠州、梅州)、东翼沿海(闽南)的地方文化,有着共同历史渊源。

扩展资料:

中国七大地理地区

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百度百科-华南地区

二广高速的起点和终点

二广高速起点是二连浩特市,终点是广州市。

二广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一条南北纵线,北起中蒙边境的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南至广东省广州市。

沿途经过二连浩特、苏尼特右旗、乌兰察布、大同、朔州、忻州、太原、长治、晋城、济源、洛阳、平顶山、南阳、襄阳、荆门、荆州、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清远、肇庆、佛山,终点至广州市。

组成

G55二广高速公路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起于国道208线零公里处,经苏尼特右旗、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丰镇市,止于丰镇市德胜堡(蒙晋界),全长413.86㎞。由二赛高速公路(未改造)、赛白高速公路、白集丰高速公路组成。

G55二广高速公路在广东省境内,起于清远市连州三水瑶族乡朱岗,途经三水、连州市、连山县、小三江、怀集县、广宁县、四会市、肇庆市大旺、佛山三水区,终点位于广州市,全长314.86公里。

桂林山水是怎么形成的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很多人都好奇桂林山水特色是怎么形成的。以下就是我做的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桂林山水地貌的成因

 (1)石山?四周壁立拔地而起的奇峰

 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它和土山以流水冲刷坡面,并使山坡由急向和缓演化相反,石山山坡上无散流、暴流产生。反之,山足多为地表水下透入地下地点。因此,石山四周有不少山溪、小河和冲沟流入,因而使石山山足成为流水侵蚀、溶蚀地区,小河的侧向侵蚀,落水洞的形成,都会使石山山坡由和缓变为急陡。例如在肇庆七星岩区,有个禾婆岩,它就是由西江支流蚀成,今天岩内还堆积着一层厚达2米的河床卵石层(鹅卵石),表示是河床相沉积。这个岩成立后,岩口处崩塌,而使石山形成峭壁了。这种洞可以称为?侧洞?。

 由于地面水流以石山为集中下透区,因而使石山四周陡立。形成拔地而起的孤峰。有时悬崖千丈,雄伟非常,如桂林的独秀峰即为一例。石山崩塌实例,可以在石山脚下发现巨大崩石来证明。如肇庆七星岩区,在1970年雨后即产生崩塌,巨石直径在二米以上,由崖壁上崩落,打穿了水泥建筑物的屋顶。崩塌可使崖壁成为悬崖,即额状突出崖顶的峭壁地形。又如肇庆含珠洞、双珠洞等,也都是巨石崩落时。刚好卡在岩隙中形成的,表示崖坡是以崩塌作用为主。

 (2)?逢山有洞?的石山?脚洞?

 峰林石山地形特征是?逢山有洞?,有的不止一个,如桂林七星岩即有5个洞口。但是最奇特的要算?脚洞?了。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所以,脚洞内部一般都有广大的洞穴系统。例如肇庆七星岩的大岩,即在洞中有一大厅堂,沿厅堂四周分支出了小洞和走廊,在大厅堂处还有一个地下湖形成,表示脚洞是由地下水面附近有强大的溶蚀力所致。因此,脚洞洞顶一般按地下水面形成,故顶部平坦是脚洞的一大地形特色。?顶平如割?是各地县志称呼这种脚洞相似的形容词。

 但是脚洞洞顶也并不是平坦如板,而是有不少石锅、石钟地形分布着。这种地形是其他洞穴少见的。石锅是一片分布的多个浅平半圆穹形凹入洞顶中的石穴,大小在1米以内,凹入洞顶不到半米,半圆形态完整,互不干扰,说明石锅是溶蚀出来的,并且以中心部分溶蚀、冲蚀较强所致。石锅一般大小相似,这是洞穴充水时水流呈素流状态的结果。水流一般分层流和紊流,层流即水层中各点速度相同,在石灰岩裂隙中流水即是层流,它的速度较慢,每秒在1厘米以下。洞孔大了,水流较畅,流水中各点速度不同,即成紊流,流水按速度分成多股,彼升此降,彼急此慢。如在3厘米溶孔中,流速为0.1厘米时,即可由层流转为紊流。雨期溶洞充水,水股冲击处溶蚀力更大,因为冲击地点压力大,溶蚀量增加,如按实验资料,地下水在不承压状态下,岩隙每年扩大为0.35毫米,而在充水承压后,可增加到每年扩大岩隙达5毫米,即承压后溶蚀力增加15倍。冲击洞顶的急流就可以在汛期冲蚀、溶蚀出石锅地形。

 石钟成因全然不同。它是由于地下水沿节理下透并在洞顶滴下处,进行溶蚀成一深穴如钟形的结果。如果地下水丰富,沿节理齐流出时,则石钟形态可变成一条凹入的顶槽。石钟只是一孔滴下水量所成,所以钟顶即见一溶孔存在,这在石锅中是没有的。整个石锅就是在一块岩面上形成的,而石钟分布是依据溶孔所在地而形成,多呈疏落分布,也和石锅成片分布不同。

 洞两侧还有边槽发育。这是由于地下水面季节性存在的表示。因为水面附近溶蚀力最大之故。凹入的边槽在古书中称为?石床?,因为边槽底部是平坦如床的。如果边槽有几层就表示地下水面季节性有变动了,正象河流有枯水期水面,洪水期水面那样,洞中常有小河流贯(如在凌霄岩、燕岩等)。

 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等石灰华沉积不多,也是脚洞沉积地形的特点。因为脚洞雨期充水,紊流冲蚀,石灰质很难沉积在岩面之上,形成灰华沉积。有亦是小型的,如形成了?团龙?、?飞凤?、?蛇?、?果子?、?花?等薄而小的形态。

 脚洞是地面流水流入石山体内的通路。因此,洞口一般比洞内高,呈广阔低平洞口,常为较冷空气积聚洞内,属于?冷洞?型洞穴。因为冷空气比重较大,不易上升和排出洞外,无怪夏日人们在此避暑了。广东云浮凌霄岩且有地下河贯通。

 脚洞沿地下水面向四周沿节理伸展,如果遇到石山外面的河流时,地表上的河流会立即把水量转向脚洞流下,使地面河流下游成为无水旱谷,这种现象叫做?地下掠水?。早在宋代中国已有脚洞进行地下掠水或劫夺的记载。当脚洞贯穿了整个石山山体时,就被称为?穿洞?了。桂林北面的灵川就是这样形成和得名的。

 (3)峰林石山上的?穿洞?

 当脚洞上升之后,高出地下水面时,穿过石峰的脚洞,就叫做?穿洞?。这是由于地壳上升了,或者地下水面下降了。从前的脚洞就成为没有流水、积水的干涸洞穴,洞底也高出平原地面,变成为于半山上的洞穴,由于洞穴穿过石山,故名?穿洞?。穿洞可以由于不断侵蚀、崩塌,变成一个半山上的洞穴,有如窗口,这种奇异的地形,每成为当地风景区,如阳朔的月亮山,即因穿洞有如半月形状得名,故又名明月洞。此外,桂林穿山的月岩,坪山的穿岩都有象明月高悬天空美景,成为名胜。它们都是上升了的脚洞所成、即在中更新世时(60多万年前),这里是一条地下河所在。当时地面即今天的40~60米比高的阶地面。目前桂林峰林石山中最好的穿洞,却不呈月亮山形态,而是保存良好的脚洞地形,例如平坦的洞顶,边槽有多层,石锅、石钟的发育,平坦而有地下河堆积的洞底等。不过,穿洞毕竟和脚洞不同,因为地下河消失了,洞穴中水流向下流失了。于是无水的洞穴给石灰华沉积带来良好的保存环境,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灰华阶地(包括灰华田)最为发育,还有平缓洞底可发育出深深陷落的落水洞,被称为?无底洞?。洞口及洞顶每因长期受侵蚀、溶蚀而崩塌,使洞口高而广大,崩石塞道,洞内大厅又可因崩落而显得特别高大,破坏平坦的洞顶地形。例如桂林芦笛岩就是以各种石钟乳出名,游览道路要靠凿开钟乳石林来开辟。桂林七星岩更突出,它以四十五个洞连成,主洞长达814米,贯穿着八大厅堂,五个出口;全部洞穴长达3公里,分为三层,最下一层仍为脚洞;中层大洞厅堂高27米,宽48米,由二层脚洞崩陷合成;有边槽(称白石天篷),脚下听到地下洞穴的?空谷传声?。中心部分较低,即大教场处,为古地下湖所在。落水洞分别被命名为?无底深潭?、?癞子潭?、?双狮守龙潭?等。在茅茅头石山(即光明山),除芦笛岩外,还有大岩(长达875米,唐代僧人墨迹亦已被钙膜保护起来,墨迹如新)、飞丝岩、穿岩等四个穿洞贯穿,这种穿洞是战时避难地点,因为洞底平坦,厅堂广大,支洞众多,战时工厂、学校、医院仓库均可利用。在峰丛石山区亦常有穿洞发育,如广东怀集燕岩,广西靖西穿岩等,即为公路利用穿行。

 桂林山水的旅游景点

 漓江

 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遇龙河

 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人称?小漓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尤其是从遇龙桥到工农桥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坝,景点百余处,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任何所谓现代化建筑,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没有任何一点都市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古朴、纯净,实为桂林地区最大的纯自然山水园地。如果把漓江比成?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则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小家碧玉?。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遇龙河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璞归真的自由天地。广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桥――遇龙桥、仙桂桥、富里桥都在遇龙河景区;而被誉为?将军府第?、?进士楼阁?的旧县村就在遇龙河畔;唐代归义县遗址、潘庄遗址、徐悲鸿画室、明清时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顿生怀古忆旧之情。不过,最刺激、浪漫、潇洒的还是漂游遇龙河,竹排过坝,惊险刺激;荡舟平湖,轻松愉悦,被人们视为挡不住的诱惑,酷煞人的时尚。人们只用一个字来形容漫游遇龙河的感觉:那就是:?爽?!

 猫儿山

 猫儿山景区处于桂林?金三角?(兴安一资源―龙胜)旅游区的中央,与县城三大旅游景点(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古灵渠、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碑园)遥相呼应,成为桂林旅游圈的旅游精品。兴安县旅游客源主要依托桂林,而桂林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1000余万人次。加上猫儿山景区距北海、南宁以及湖南、贵州等周边城市较近,通过铁路专线及高等级公路运输,游客当天即可到达,地理位置优越。猫儿山是?桂林一兴安一资源―龙胜―桂林?旅游环线的精品,主峰海拔2141.5米,号称?华南第一峰?,是漓江、浔江、资江发源地,是桂林漓江山水的?命根子?。景区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经初步调查现有景点75个,其中一级景点13个,二级景点30个,三级景点32个。华南绝顶、穿仙洞、通天道、华南虎、猫岳佛光、睡美人、铁杉荟萃、漓江源、杜鹃花廊、龙潭、十里大峡谷、剑崖大瀑布以及1996年发现的美国二战援华飞机(飞虎队)失事之地等是猫儿山的代表景点,整个景区是集科教、揽胜、探险、猎奇、度假、避暑、竹木经济开发、缅怀革命先烈与纪念国际友人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旅游景区。

 木龙湖景区

 景区突出了自然山水与历史 文化 相融合的特点,在木龙湖北侧依托宋代东镇门、宋城墙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建设包括宋街、半边街、古宋城、木龙塔、木龙夜泊、浅桥鱼影、听荷轩等具有宋代建筑气息的古建筑群落的景点,木龙塔是以上海宋代的龙华塔为蓝本建造的,高45米。在木龙湖南侧与叠彩山之间建筑以观赏林地、草地、溪流、瀑布为主的生态景观带。木龙湖现在的位置,在宋代是一排排的兵营;两江四湖工程施工前,建有密集的民房。为了连通漓江与内湖,收到显山露水的效果,实施两江四湖工程中,搬迁居民1896户、单位56家,拆除旧房174842平方米。其中,木龙湖整体拆迁安置工程,共拆除旧房近15万平方米,创下在广西单项城建工程中,一次性整体搬迁安置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短,拆除房屋面积最大的记录。又在叠彩山与铁封山之间开挖长约1100米的人工湖,开挖土石方100余万立方米。这个人工湖因为邻近木龙洞,故名?木龙湖?。

桂林山水的气候条件

 桂林市地处低纬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8摄氏度,最热的天气在七、八月,平均温度为二十八点五摄氏度左右,偶尔也有达三十多度的。平均年降雨量为1926毫米。每年都偶降 小雪 ,持续时间都不长。 雨水 最多季节为四月至八月,降雨量占全年的百分之四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309天,最冷的天气在一、二月,平均温度为八点三摄氏度左右,偶尔也降到零度以下的。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一年四季游人均可前往游玩,其中五、六、七月最宜旅游。[2]

 春

 初春的北国还身披银装时,桂林却已是一个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世界了。春季三月,平均气温在13摄氏度左右,有时夜游沥沥春雨相随。您只需身着春装,带上御寒冬衣,以备不时之需。

 夏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此时出游,您应特别注意随身携带?晴雨伞?。虽然,雨对旅游者来说,有诸多不便,但是,雨却为桂林营造了一个朦胧的意境。在雨雾烟岚之中光看桂林山水,更有飘之若仙之感。漓江沿岸的青竹丛,碧翠如滴,浓荫作笑,长长的排成十里长廊。尽现?漓江百里画廊?的绝妙佳境。

 秋

 秋天,金风送爽,天高云淡,正是桂林旅游的高峰。此时的桂林秋高气爽,波平如镜,是看群峰倒影的最佳时节。江水澄澈,明净若镜,整个江底世界尽收眼底,幻化出山托水,水浮山的?无水无山不入神?的神秘境界。

 冬

 冬天,桂林的最低气温在8摄氏度左右,虽然使人倍感凉意,但并无北方冬日里刺骨的感觉。初冬的十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又是桂花盛开的时节,金桂,丹桂,银桂洒满枝头,迎风怒放,香飘万里,将桂林装点成了一座花城。由于气温所限,很难观赏到桂林的雪景。但是如果寒潮到来气温突变,在桂林最高的尧山上,偶尔也可以观赏到?尧山冬雪?的景致。

看了桂林山水是怎么形成的还看:

1. 描写桂林美丽风景的作文5篇

2. 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300字

3. 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500字

4. 关于桂林山水的300字作文

5. 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400字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