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谁知道翡翠台播世界各地天气时的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

2.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预报之最

3.bbc纪录片planet earth雪豹出现在哪一集b站题库

4.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

最奇葩的天气_记录世界奇葩天气的节目

台词: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天气预报。湖州明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请市民外出记得带上雨具,免得淋湿伤了身体。

明天温度20~2°C ,温差较大,请市民朋友在早晨和晚间多加衣服,注意温度的变化,明天风力小于3级,森林禁止野外用火。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今天的天气预报到此结束,明天再见。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诞生。由于紧跟着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因此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节目领航式地开启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先河。

有谁知道翡翠台播世界各地天气时的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

问这个问题的小伙伴一定是个行家,因为日本的 娱乐 节目不仅以奇葩著称,还有无节操、辣眼睛、毁三观。为了避免被扣上一个“低俗答主”的帽子,理Sir捡几个“电视台让播”的说。

1.整人类节目

日本有许多整人类节目,虽然寿命都不长,但是层出不穷。 《人类观察》、《全员整人中》、《整人大赏》 等,都是在国内网站疯传的综艺资源。

有网友曾经评论,日本是一个用生命玩整人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日本的整人节目一是 范围广 ,明星整,路人整,老人整,小孩也整。二是 不惜成本 ,有时候动用几百人,只为整蛊一个人。三是不局限于恶作剧的形式, 各种方式试探人类本能 ,让人防不胜防。

一个拉着行李箱的小帅哥突然看到一群人向自己跑来,吓得连滚带爬~

众人散去,小帅哥趴在地上一脸懵~

被整一次是幸运的,看看下面这位**姐,连续被“整”了一个月。

在路边遇到一对求助的小朋友,善良的**姐关切地蹲下身,问嘴巴鼓鼓的小弟弟有没有事,结果~

外出吃饭,香喷喷的海鲜面突然爆炸~

出个门,心好累~

走进电梯~

你以为下面是软绵绵的床垫和捧着笑脸道歉的工作人员?下面是涂满润滑液的滑滑梯~

2. 娱乐 类节目

日本的 娱乐 类综艺节目竞争十分激烈,许多节目为了收视率,各种奇葩招数都用上。

《Candy or Not Candy》的本意十分有趣,是说很多在生活中看起来很可口的东西其实不能吃。节目组用巧克力、糖浆做成了各种各样“不能吃”的东西,例如鞋子、门把、相框,嘉宾只能用嘴巴去“鉴别”,就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画面。

《宝探しアドベンチャー 谜解きバトルTORE!》是一档类似于国内智力竞赛的综艺节目。节目的本意也是好的,开发智力、挑战自我什么的,只是答题失败的嘉宾需要接受的惩罚有些渗人——要被包裹成“木乃伊”,装进石棺里。

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有一个环节是 口传活物 ,节目组大多选用壁虎、青蛙、蜥蜴、金鱼这类令人浑身不自在的小动物,让嘉宾一个接一个用嘴巴传递。理sir看的时候一阵阵地哆嗦,就不截图了。

3.选秀类节目

在日本,女偶和男偶都是一种职业,选秀类节目也越来越靠近综艺节目,把一个个妙龄少女整得哇哇大叫,趣味不高,观众却哈哈大笑。

手摸蜥蜴的,恶心吧~

还有手摸人头的,而且,这枚“人头”还伸舌头,呃~

4.真人秀

有一档日本综艺节目被许多答主都安利过,但是理sir还是忍不住再说一遍—— 《月曜夜未央》 。日本最奇葩的路人、最奇葩的脑洞,全都可以在这个节目中看到,真正是包罗万象,展现世间百态。

坚持喝茶一定要现泡、纵使喉咙 被烫破 也不放弃的老爷爷~

因为对乔布斯的热爱,誓要做出一块真正“苹果”手表的理工宅~

发明了一款不仅可以在黑暗中找到朋友还可以读书的技术男~

给自己的眼镜装上“雨刷”的天才少年~

你还看过哪些奇葩的日本综艺节目?留下评论一起聊聊!

娱乐 有理性,八卦有道理。我是八卦有理,如果你喜欢我的答案,赞一个、粉一个再走咯

日本最奇葩 搞笑 的综艺节目难道不是《超级变变变》吗?

这个节目可以说是日本奇葩 搞笑 综艺节目的元老了!自1979年开播以来,直到今年都还在持续更新,这已经持续了40年的综艺,可想而知它的国民影响力有多大!

作为日本最长寿的综艺节目,它的内容主要是参与者的变装创意竞赛。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只要你有足够让人惊艳的创意和表现手法,而且人数上也没有严格的限制,少则1人,多则二三十人多可以参与,场下会有专业的评委对你的作品进行评分,最终获胜的个人或团队可以赢取100万日元的奖金!

相信不少的朋友在小时候也看过这档节目,真的是想象力启蒙的最佳节目了,重新刷新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看的途中经常会一边爆笑一边觉得不可思议,不禁感叹怎么会有这么令人脑洞大开的创意!

如果你热爱综艺,喜欢 搞笑 类节目的话,建议你一定要看看哟!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之前跟一个朋友闲聊时谈到“为什么日本这个国家看起来会那么矛盾?”既有发达的高 科技 和工业产业,比如索尼、本田等,均在世界范围遥遥领先,又有很多看起来“不应该出现”的行业。这种不应该出现的行业不止表现在色情服务业上,还表现在诸多地方,比如今天我们要说得日本的 娱乐 节目。

后来和朋友谈完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因为日本因为国土面积过小,所以日本人只能把国土内的每一寸资源都利用到极致,也因此日本人在细节方面十分苛刻,甚至可以说是变态。

言归正传。日本有哪些奇葩的娱乐节目?这可太多了,题主或许应该把题目改为“日本有哪些正常的 娱乐 节目?”才对。

1、わらっていけない (绝对不准笑)

之前偶然间在网上看到这节目的一段视频,一个中年男人对这一个长相颇似北野武的老爷子做鬼脸,可鬼脸都做到要抽筋了,老爷子都像面瘫似的没有任何表情。突然老爷子下巴抬高,做出了一个难以形容的夸张表情,一下子逗笑了在场的所有人。

没错,这档日本的综艺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互相做鬼脸或以别的方式来逗对方笑,然后笑了的一方接受惩罚。

重点要说一下惩罚方式。在《绝对不准笑》这档综艺里,不知道是通病还是什么,惩罚内容几乎都是变着花样的“打屁股”。这大概也是这档节目最特别的点,因为在国内,无论是《快乐大本营》还是别的 娱乐 综艺,这种面对面做鬼脸比谁先笑的环节都很常见,但输了以后打屁股的惩罚却从来没有。

2、月曜から夜ふかし(月曜夜未央)

这档节目可就高级了,相当于cctv-10《我爱发明》的番外版。节目中有各种各样奇葩的路人和你绝对不敢想的脑洞。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图上这位老爷子,一位资深的“茶艺爱好者”,同时也是“茶艺发明家”。

他认为喝茶都是用刚烧的开水泡,泡上以后得等很久才能喝,十分不美,于是他励志要发明一款可以现泡现喝的“喝茶机”。

刚开始他采用了发明简单过滤嘴的方式来喝茶,结果烧开的茶水刚倒嘴里老大爷就被烫得满地打滚,但他没有放弃,在一次次地失败后,他认为是由于过滤嘴长度的问题。于是他灵机一动,制造了一根长长的管子,并戴到了头上以此来对开水进行降温处理。结果很显然,他还是失败了。

但这位日本老大爷可谓将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贯彻到了极致,听说他现在又发明了一个新的“喝茶机”,用无人机来控制茶水降温喝茶,具体怎么操作我也不懂,总之老爷子还是失败了...

喜欢看微博翻阅 娱乐 八卦的人可能经常会刷到日本的哪些奇葩 娱乐 节目,大概率我们都会耐心看完,并忍俊不禁,因为这些节目真的太过奇葩,以至于大家都想要猎奇。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整人节目《人类观察》,经常会设置一些无厘头的桥段。比如假想系列之石原里美突然成为了你的老婆,还有你的父亲突然成为黑 社会 头目你该怎么办等等的讨论,从那些嘉宾的反应我们大概能看出他们的心理阴影。当然,有 搞笑 的也必然有恐怖系列,在《人类观察》中,经常会测试嘉宾对鬼的反应,实在是恶趣味。

不过相对温和的《人类观察》节目,日本还有很多慎得慌的真人综艺,比如让两个妹子通过一根管子对嘴吹起,管子中间有一只蝉。或者是邀请一群女友,进行现场的问答和调教,想想这些,也只有日本可以放映出来。

多年以前我看过一档日本综艺节目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嗅觉比赛。

节目中会把一些能散发出味道的食材埋到土里,然后参加的神犬,咳咳,不是,是嗅觉灵敏的人,他们都通过一个留在地面上的一个吸管来闻食材散发出的味道。通过闻味道来猜是什么东西。

只有一根很细的管哦,而且是没有选项的盲猜。天呐,太神了有木有?

我还记得冠军是一个女的,竟然全答对了。最后闻出了鱼子酱的味道,让我印象很深刻。我当时就在想鱼子酱是什么东西?好吃么?好多年前还不知道这是什么。现在知道了难道是有些鱼腥味。

看这档节目的后遗症是平时见什么食物都先闻闻味道,我觉得我现在嗅觉超灵敏就是那时候锻炼的。

《双人床》吧。

一听这个名字,就会很奇怪,双人床

对,你猜的没错。

这是一档 素人和明星同居的节目。

同居7天,要求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

请的这个素人也很有意思,被称为“ 中国的新恒结衣 ”。

这妹子应该也是挺想火的。

这也不算是完全的素人。

2014年,这个来自湖南的妹子就参加了CCTV6的 《来吧,灰姑娘》获得总冠军 。

2018年, 客串了日剧《爱情重跑》 。

可惜了,一直没有大火。

反而被观众嘲讽是在可以模仿新恒结衣。

时隔一年,出现在日本综艺节目上,

与她搭档的是日本的 犬饲丈贵 。

长得蛮帅,被粉丝称为“兔子”。、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聊天同床。

节目组还安排了同款情侣睡衣,情侣洗漱用具。

暧昧的气氛,像极了婚前同居。

然后两个人 共进晚餐,同床共枕。

像极了情侣。

给了很多妹子幻想,想要参加这档节目。

日本的很多综艺节目都很奇葩,简直震碎我们的三观。

这个只是有点奇怪,没有到那种五下限的地步。

不得不说,这个是我见过的最奇葩的综艺节目,没有之一。

游戏 的玩法是这样的:整个 游戏 有三个女生在玩,其中一个人负责转轮盘,主要是看会转到什么数字,数字越大,当然打开的幅度也会越大,第二个女生则是需要坐在惩罚的道具上,最后一个人负责控制道具。

也就是说无论转到什么位置,这个女生都要接受道具的惩罚,真的是越看越羞耻!

还有一个忘记叫什么名字的综艺了,节目中会请来一些漂亮女生,然后就会在她们的头上套上一个丝袜,再往上一提,这样整个人的丑态全部出来了,这样奇葩的综艺居然还有女生来参加,而且还是漂亮的女生,你说奇葩不奇葩?

和上面哪个整人方法差不多,节目中也是请来了漂亮的女生或者艺人,然后在她们的头上各套一个丝袜,再把两个人头上的丝袜绑起来,然后让她们进行丝袜拔河,比赛过程中,女生的脸被丝袜压迫得完全变形,真的让人看了都心疼。

不过这个节目,咱们中国的女明星是肯定不能参加的,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动了刀子,如果来参加这个节目,说不定回去的时候不是鼻子歪了就是脸歪了!

《AKBINGO!》这个节目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里面有很多恶搞艺人的 游戏 环节,当中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莫过于 吹蟑螂,挖垃圾桶,将东西插进鼻子却不能打喷嚏 等等。

节目中请来AKB48的团队女艺人过来,节目中这些人要完成一些任务,否则就会收到惩罚,反正看过的人都对这个节目印象深刻,真的非常奇葩!

立定挠痒痒

有一个节目特别狠,怕痒的人估计都受不了。这个节目里来的都是女嘉宾,她们被分为两个队伍,主持人要求其中一队立定站着保持一个姿势不能动,然后另外一队就开始各种干扰挠痒痒。如果被干扰的一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保持不动,那么就算赢,否则就算输。看了那期节目,基本上没人能受得了干扰的。

抱着女嘉宾三百六十度旋转

这个节目是我看过最过分的。节目里安排了一个长得十分难看的男嘉宾,然后女嘉宾一上来就被他抱着双腿,接着三百六十度旋转疯狂折磨对方,根本不管对方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或者裙子。所以当时有一个女嘉宾因为穿了裙子,在节目上就出糗了,她在被甩的过程中紧紧地拉着自己的裤子,场面尴尬得不行。

和蛇亲密接触

这个节目当时是要求一帮女生来完成的,不得不说节目组实在是太敢玩了。众所周知,蛇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动物,别说女生,就算是男生也不一定敢直接触摸活着的蛇。结果这个节目却要求女嘉宾去和蛇亲密接触,要求把蛇抓到另一个袋子放着才算赢。看着这些人一脸惊恐的表情,估计心里都有阴影了。

所以真的别再说国内的综艺有多厉害了,日本的综艺节目才是真的敢玩。而且据我了解,像《快乐大本营》这些综艺节目的创意,多多少少也是借鉴日本节目的,在内容创新方面,我们其实一直都还在学习追赶。但是论接受度而言,我还是更喜欢看国内的综艺,日本综艺实在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日本的综艺节目一直都是以奇葩著称。他们的节目就是用各种无节操,辣眼睛的 游戏 环节来整人。

在一根塑料管中放另一只蟑螂,然后让两个挑战者分别从塑料管的两端吹气,蟑螂进入了谁的嘴巴谁就算输。

这画面真的有点恶心,不知道画面中的那个妹子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其实完全可以当一颗糖或者是什么其他可以食用的东西,为什么非要虫子?

比如节目设定是将氧气,注入挑战者的菊花里,你没有看错,就是菊花里。

注射完毕后,首先是比扳手腕,必须用力扳,但是又不能让气体放出来。谁想放出来就算输。

然后是,注射奶粉,这次更奇葩,让挑战比谁的力气大,能将奶粉喷射的更远的获胜。

这种无下限的节目竟然有人能想的出来,难道没有味道吗?

一个大转盘上有着1到9不同的数字,挑战者用一个机器帮助挑战者劈叉,每次转到不同的数字,都会有相对幅度的劈叉难度。

不知道这是哪位脑洞大开的人士想出的创意,当挑战者被大幅度的劈叉弄疼到哇哇大叫时,其他人则笑得前仰后合。不明白,这哪里好笑了?

挑战者用一个类似刷马桶的搋子的工具,连接到嘴巴里,然后在方面放上茶叶,用刚烧开的开水直接倒入茶叶上,这样开水就会立刻流到挑战者的喉咙。天啦,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难道不是自残吗?

友情提示: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还是不要去看日本综艺哈。

正经的节目,却因参赛者们的种种奇葩想法而变得超级有趣,它就是陪伴我们童年的《超级变变变》一身黑衣连脸都看不清的黑衣人、身材高挑戴着兔耳朵的举牌女郎,都曾经是小时候记忆里的高光啊!

《超级变变变》正式的名称叫做《钦酱和香取慎吾的全日本变装大赛》。作为许多人“童年记忆”的该节目其实比大多数看过它的人都要来的长寿。

1979年, 日本电视台邀请了当时的人气艺人萩本钦一(也即“钦酱”)和他的搭档 节目组做了让普通人进行无主题cosplay然后互决胜负的构想节目以期打败(日本春晚)红白歌会。虽然红白歌会到今天还没有任何将被打倒的迹象,但是大受好评的全民cosplay这一形式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常规节目。

最早,《超级变变变》每年只播出年末和春季两期。在报名参赛者不断增加和第4期取得了20.8%的惊人收视率等因素的影响之下,从1982的第5期开始节目在每年的年末、春季和秋季三个时段分别推出。2004年到2013年,节目又改回了一年两期的模式。而因为主持人钦酱年事已高和其他各类原因,从2014年开始,观众们每年只能看到一期《超级变变变》了。

和其他靠明星为卖点的节目不同,《超级变变变》最好看的地方正是一个个脑洞大开的素人。在一般不超过10分钟的表演时间内和一方小小的表演舞台中,参赛者能够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或是仿真或是恶搞,给观众们带来无穷的欢乐。而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职业,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为了一个并不怎么崇高的梦想能够苦练多月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十分得“燃”了。

《超级变变变》陪伴我们走了这么多年,那些经典的作品不仅是我们快乐的源泉,也是我们创意灵感的发源地。

这个时不缺综艺节目,但缺有创意的节目。《超级变变变》的很多节目放到今天依然很有看头,我们选取了一些优胜作品和大家分享,家长们可以带着娃一起观看哦。

比如鞍马

是不看呆了?看看这手速,看看这配合,两个沙雕男孩在黑暗中完成了一些列高难度动作。看了这么久,你分清楚了脚和手的位置吗?

头掉了

惊不惊喜(吓),意不意外?对面迎来一个穿着黑袍戴着红帽子的美少女,走着走着她的头突然掉下来了!!!

掉头这个原理很简单,使用的道具也很简陋但真的很有创意。

演员做了一个衣服,衣服里面是铁架子,把衣服套上只要背驼一下就达到这个效果了。

乒乓球

这是2003年冠军作品《乒乓》,看似好像是打着球突然刮来一阵大风人和球都被刮跑了,其实这只是打乒乓球的分解动作,所有动作都放慢,把一场普通的乒乓球比赛变得像动漫那般漫长。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预报之最

中文名称:瞬间看地球

英文名称:Earth Grooves

资源类型:MP3!

发行时间:2003年

专辑歌手:V.A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推出的第一只音乐CD ,由Howard先生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所创作的13首优美的音乐,其中最后一首Ron Carnel 的 North Gate 更是被翡翠台瞬间看地球节目选为背景音乐!但有没有对此节目的Backgrond Music产生兴趣?制作此节目的Earth Television Network出了一张名为"earth grooves Vol.1"的CD,里面包括了「瞬间看地球」(12. North Gate - Ron Carnel)、「瞬间看地球元旦篇」(10. Satisfaction - Kah)等等的Background Music。除了TVB有播此节目外,凤凰卫视(地球这一刻)及有线电视也有播,所用的Background Music亦来自此碟。

专辑曲目:

1.Autumn Leaves - Cat Eye(凤凰卫视瞬间一日)

2.The Conjuration - Sonophonic

3.Yesterday -Kah(凤凰卫视地球这一刻)

4.Seduction - Sonophonic

5.Identify - Kah

6.After The Storm - Sonophoni

7.Lightning - Ron Carnel

8.Angel Eyes - Cat Eye

9.Mauritius - Sonophonic

10.Satisfaction - Kah(TVB瞬间看地球元旦篇)

11.Solar Phase - Sonophonic

12.North Gate - Ron Carnel(TVB瞬间看地球)

[单曲推荐]《瞬间看地球》背景音乐下载——Earth Groove-North Gate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bbc纪录片planet earth雪豹出现在哪一集b站题库

最长的天气预报

1999年12月31日,8分30秒,迎接千僖年特别节目,从关注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开始。由宋英杰和杨丹共同主持

最短的天气预报

2008年8月8日,主持人出镜时间40秒。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即将举行,天气预报自豪地为奥运会浓缩了一次。

最素色的天气预报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天气预报》的片头、字幕信息板、景观窗口以及主持人都是黑白的,主持人神情凝重、语调低沉,无背景音乐,那是一段举国同悲的日子。(注:片头文字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最快的语速

记得陈佩斯曾经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小品中说,全国说话最快的人是—天气预报主持人! 在外语教学中,老师经常说:学外语最难的,就是你能够用外语流利地播报天气预报。 可见世界各国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语速普遍比较快。因为《天气预报》本身节目时间短,而大家又希望不漏掉可能导致灾害的天气内容,所以天气预报主持人经常象机关枪一样说话。一般正常的新闻播报速度在250-300字/分钟,而我们曾经好奇地测算过,最快的时候,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语速曾经达到530字/分钟,属于严重“超速行驶”。

最国际视野的天气预报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天气预报》随即开始每天讲解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的天气状况,这是《天气预报》节目第一次持续播报“涉外”天气。

“搬”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的天气预报

1997年2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午夜钟声敲响,杨丹现场直播天气预报,“北方除了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瑞雪纷飞之外,基本上都是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气,而南方地区则沐浴在绵绵细雨之中。新春的阳光雨露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预祝来年又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丰收年。”它象一首报春的小诗,深深地留在我们很多人的记忆之中。

让路给庆祝文艺晚会而停播的天气预报

2015年9月3日,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加上晚上《新闻联播》延迟20分钟,故为了配合晚上的文艺晚会提前10分钟开始了,故当天的《联播天气预报》停播了一天。而中国气象频道、CRI环球购物频道则正常播出。

首次以两人主持的天气预报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当天,《天气预报》首次以两个主持人的形式进行播出。

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

这一季拍摄中,令片人最深刻难忘的便是对雪豹的拍摄过程。

雪豹,在高原地区距离人类最远,最神秘的物种。它站在整个青藏高原生物链的最顶端,在整个野生动物的科研界,对这种动物的认知甚少。

20多年前,鉴于从来没有人拍摄过这种野生动物,团队考虑过拍一个有关雪豹的系列。但是随着研究和讨论的深入,大家却发现实现想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最主要的问题是拍摄设备跟不上,最后只能怀抱遗憾的放弃。

这一次,《地球的脉动 II 》?的团队又一次把目光瞄向了雪豹。他们动用各种自动感应拍摄小型摄像机的高科技,把摄像机放在绝壁上雪豹可能经过的各个角落,守候了整整几个月。

在布设了无数自动感应摄像机的守株待兔下,终于,他们拍到了无与伦比的画面。

雪豹无比的接近摄像机,从观众角度看,就好像雪豹从自己面前经过一样……

科技的革新,使得BBC带着这些先进的设备,走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家能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自然世界。

必须说的是《地球脉动 II》是最早完全以 UHD 和 HDR 技术播放的节目之一。

如果拥有顶级的播放设备,你将细致地看到坠在科莫多巨晰嘴边的大团黏湿唾液,以及四只雪豹齐聚摄像机前的场面,再配上世界级大师所创作的管弦乐,这种体验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再看一些精彩画面:

它就是《疯狂动物城》中动作超慢的“闪电”先生——侏三趾树懒。

逗比的棕熊

它可不是七上八下的猴子,它是一只飞行的蜥蜴

小企鹅出生后,必须由父母轮班守候,一个出海打鱼,一个带娃防鸟。上有飞鸟盘旋,下有惊涛拍岸

求生从来不易,何况浪急岩坚

回来后,还要走上好几里地,在茫茫鹅海中,辨音识声,寻找自己的家人

拥有精致妆容的五彩犀鸟

迷人的热带岛屿让人心旷神怡

无人机高空航拍,从皑皑白雪到荒凉沙漠

4K高清摄像机,捕捉150万只企鹅的震撼场面

观影说明:

《地球脉动II》共分为群岛篇、山地篇、热带雨林篇、冰天雪地篇、人与动物的城市和谐生活篇等6个部分,每一篇都让人惊叹不已,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沉浸其中去了解这个星球。

纪录片6个系列目前在腾讯视频上可以观看,其中最后一集《城市》需要成为VIP会员才可收看(小编觉得也很值)。因微信平台有链接限,本文中只能加入三个视频,其他几集请自行搜索观看(有超清及蓝光版本)。

第一集《岛屿》

第二集《山脉》

看完之后,再送一个《地球脉动II》幕后故事——执导人David Attenborough 大卫·爱登堡。

他是英国“国宝”

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59岁时被授以爵位

是大英博物馆、皇家植物园、

国际自然基金会的托管人

而他也曾被起重机吊起在雨林上空

曾被眼镜蛇喷过毒液

曾被苏格兰松鸡扇倒

耄耋之年

他仍能乘坐热气球

飞越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

还能吊在树上,讲解飞蛙

是什么力量

让90高龄的他仍能坚持至今呢?

爱登堡与自然的结缘起于7岁

那时的他几近痴迷

收集了很多鸟蛋和化石

10岁就积极参加著名自然学家

Grey Owl的讲座

高中毕业,在剑桥大学

他依旧选择自然相关的专业——

自然科学

1958年1月4日,爱登堡向查尔斯王子和安妮公主介绍凤头鹦鹉

进入BBC

他的工作核心仍是自然:

节目《动物、植物、矿物》

和《动物图鉴》

不过,他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

出于节目需要

动物们被迫离开它们的栖息地

在气氛高度紧张的摄影棚里战战兢兢

因此,他总想着

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在BBC任职期间

他疯狂大补自然历史知识

28岁这年

由他担任片人的《动物园探奇》问世

摄影团队得以走出演播厅

去往全球各地拍摄各样的野生动物画面

对于BBC和爱登堡来说

这部纪录片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因为它

BBC建立了自然历史项目

现代自然纪录片拍摄有了准则:

在野外要远距离拍摄野生动物

此后,有了《人类的攀升》、

《文明的轨迹》、

《植物私生活》

……

而爱登堡的脚步似乎从不停歇

离开BBC之后

他作为一名自由作家

开始自己撰写和作电视节目

《与爱登堡向东进》记录了

在印度尼西亚的人类学研究

《部落之眼》探寻世界各地的部落艺术

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爱登堡的团队们给当地的部落送去礼物

如果没有他

有些完全与世隔绝的部落

根本就不会被人所知

为了将自己完全沉浸部落中

他和原始人一样

除了一块腰布,其他什么也不穿

而他真正的巅峰在50岁:

《生命的进化》

为了这部纪录片

爱登堡的团队几乎走遍全球

运用了当时最尖端的摄影器材

让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影像

出现在每户家庭的电视机上

那一年,5亿观众知道了这么一个名字:

大卫·爱登堡

载誉无数、名声正盛

他依然选择五年磨一剑

全心投入高清巨野生动物纪录片

《地球脉动》

而如今,十年宝剑方出鞘

他的纪录片作品采用的

都是最先进的摄影器材

从彩色电视节目到3D技术

他永远走在技术的前列

但事实上

爱登堡可不是一位科技发烧友

他不会开车

连用手机接电话都感到困难

然而,却在客厅里摆着

一台50英寸的三维电视

他说,虽然自己被科技束缚

但却热切地希望

能通过科技向公众展示奇迹

如果没有爱登堡和他的团队的坚持

也许很多普通人一辈子

也看不到这些珍惜生物

2001年,人们第一次在屏幕上

看见深海里成千上万的奇景

第一次知道小飞象章鱼是怎么活动的

他说,感谢这个时代

能实现他们心中所想

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炙热的火山口

从荒芜的撒哈拉到生机盎然的雨林

爱登堡的足迹似乎无处不在

他热情洋溢

将这个绚烂的世界呈现给公众

年龄的增长似乎并不能阻止

爱登堡无畏的步伐

如今,他仍然各处旅行

各处拍摄、各处解说

年过8旬的大卫挑战9301英尺海拔和极寒天气,拍摄《冰冻星球》

去年,他的团队在澳大利亚海岸潜至300多米

去拍摄大堡礁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打破了这个区域的潜水记录

2015年,爱登堡和工作人员潜入大堡礁

而他已经步入90高龄了

是否难以置信?

岁月似乎没有留下过多痕迹

或许是常年与动植物相伴

他的身上透出一股

亲切而充满活力的气息

BBC节目主持人Michaela Strachan说,

很多人都不喜欢我们

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爱登堡

爱登堡的一生可谓是大写加粗的传奇

他创造了很多个“最”:

2014年,他被投票选为

英国最值得信赖的公众人物

他是可记载的旅行路程最长的人

他是登上北极中的人最年长的

爱登堡说,

如果人们不了解自然

那么就不会去拯救自然

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诞生了,由于紧跟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因此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在30多个年头中,《天气预报》节目领航式地开启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先河。 首播:CCTV-1/13 每晚19:30(《新闻联播》结束后1分钟左右广告完并机播出,CCTV-1香港版播无广告版本,部分电视台转播)

重播:中国气象频道 每晚19:40(有时播无广告版本)

CRI环球购物频道 每晚21:05(纯16:9无切边,无广告) 最早的《天气预报》片头背景是中央气象台的大楼。

之所以选择这个建筑物,最直接的考虑就是直观,告诉大家天气预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而且当时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模式都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设计理念”这样的概念,所以研发出来的三维动画科技,刚开始也是在当年还算宏伟的这座九层大楼上小试牛刀。

1988年开始有了气象卫星(FY-1极轨气象卫星),于是卫星围绕地球旋转的动画取代了中央气象台大楼。

后分别在1993年3月1日、1994年1月1日、1995年7月1日、1999年7月5日更换片头。

2001年11月5日,天气预报更换为根据季节变换的片头。

2009年9月28日,因CCTV-1高清频道开播,天气预报更换片头至现在。 1980年:开播

1979年,中央气象台副台长王世平随团到日本访问。日本当地一家气象台热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极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后厨的过道上,放了一台电视机,屏幕里正在播日语新闻。

突然,屏幕上走出个小伙子,指着背后的一幅日本地图认真讲解,屋里的日本人一下全不说话了,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屏幕,几分钟后讲解结束,大家才继续喝酒聊天。这景象让王世平吃惊不已,日方代表说,这就是日本的电视天气预报,这些气象信息由国家提供,由公司加工制作成电视节目,再通过电视向公众发布。

这让中国气象人第一次见识到以电视传播气象信息的巨大效应。在回国的路上,代表团就开始讨论,中国的天气预报也应该有电视版。

1979年开始,中央气象台和中央电视台开始协商合办天气预报电视栏目,前后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式不沉闷,这一全新的节目形式,双方都没有经验,最后大家决定,先效仿国外。

当时,西方的气象节目大部分由气象专家来主持。央视本身主持人不多,对气象知识也不了解,就决定由气象台派人担任主持。很快,中央气象台内部开始“海选”主持人,最后筛出一男一女两个人选。34岁的韩建钢当时已经是气象台的预报员,专业知识扎实,人长得精神,虽然说话带点乡音,但很清楚,不妨碍观众理解,他成为最后选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则定为气象台职工李援。

1980年7月7日,《天气预报》节目在央视一套亮相,“跟新闻一样是直播,在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间播出,时间也只有两分钟。”最初的一个半月,每天下午5点中央气象台数据一出来,韩建钢和李援就把专业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半个小时后拿着墨水还没干的稿子,出发去中央电视台播音。韩建钢说,那时“直播室里没有现在的冷光灯,几盏大灯一开,足有40多度,但是为了直播录音,不能开电扇,常常是汗流浃背。”因为技术水平落后,开播初期的节目影像甚至没有留存档案。

当时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就是单纯念稿子。一个多月后,节目就改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报了,大家熟悉的《新闻联播》主持人邢质斌和罗京都曾经播报过。当时中央气象台通过专用电话把稿子传给中央电视台,再把制作好的天气形势图由专人送过去,那时候没有光缆,也没有专车,气象台的曲声浦每天下午骑个自行车到电视台送带子,风雨无阻。

最初,气象主持人背后是事先印好的中国地图,上面的图标都是手绘上去的。1983年3月,曲声浦制作的城市灯光显示图板,被安装在新闻联播演播室,主持人念到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会亮起灯,由工作人员在幕后操作。这样观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在播报的城市。

《天气预报》播出初期,也有观众写信说,本来半小时的新闻时间已经很紧张,再插上一条天气信息,新闻就播得更少了。为此,央视和国家气象局还联合搞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民意调查,最后《天气预报》以80%的支持率得以幸存。

1985年:新面孔

1985年,观众看到了由卫星拍摄的台风动画云图。之后还增加了中国责任海区天气预报,为海上航运、捕捞、勘探进行气象服务(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间新闻(1995年4月3日改名为《新闻30分》)结束后播出);另外在夏天还增加了台风预报图。以那个年代的技术水平,天气预报画面还是非常具有视觉震撼力的。

伴随着新一代广播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建成,1993年电视天气预报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图而言,形式上出现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内容上全国天气趋势时效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

跨入21世纪,新的背景画面还在继续增加或者更新。2003年3月3日预报时效再次拉长到72小时。另外根据观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节、天气气候和配合重大活动等热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小栏目:如24节气、春播天气、麦收天气、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以及防灾减灾、一周天气回顾、天气气候评述、节日天气、香港和澳门天气气候、长江三峡天气气候以及天气知识和术语等科普小栏目等等,画面想不丰富都不行了。

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气温预报,针对重大影响天气的5天天气预报;

2005年1月18日首次发布了“空间天气预警”,利用FY-2C星的监测资料向社会公众发布……

总之,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短期预报预警、中期预报和展望,也有区域性的监测预警、典型城市或区域的个例分析,在针对当前热点事件进行天气解说等等。所有这些,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也连带印证着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天气预报的依据更多、准确性更高了。

1986年的制播分离

1984年底,按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电视天气预报需要改革”的指示,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开始筹建我国第一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具体的名称叫做“微机图形动态显示系统”(在电脑中输入代码,生成预报图)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编码器”(供切换台播放)。这个系统虽然在21世纪看起来非常简陋,但却是那个年代信息显示方式上的一次飞跃,当属“科技进步”。

1985年夏天,人工手绘的预报图退出了大家的视线。而采用摄像机翻拍的方式,黑白的台风动画云图开始出现在节目中,多少给大家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觉冲击,老百姓也能看到地球上空的模样了(卫星云图至今依然是最直观通俗的专业图形)。再后来,城市预报的画面还配上了拉洋片式的风景照片,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也开始家喻户晓。

198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

按照部门分工:《天气预报》节目由国家气象中心制作,中央电视台负责播出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从1986年10月1日开始,《天气预报》成为中国电视界最早实现“制播分离”的日播节目。

1993年上主持

节目开播最初,正值是天气最为复杂多变的夏天,那时候中央台是派气象台的专家来播讲;后来的7年时间转为幕后配音,直到1993年3月1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让观众眼前一亮。因为就在这一天,气象主持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第一个亮相的是宋英杰。

因为《天气预报》主持人走到台前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宣传,以至于后来的报道标题竟是《屏幕上“跳”出一个气象先生》。记者之所以称之为“跳”,是因为所有观众都非常意外,保密工作堪称完美。

更有意思的是,在主持人出镜后的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画面里是没有主持人姓名的。后来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节目中才出现了一行通栏字幕:主持人 中央气象台 XXX。由此开始,人们一改“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更愿意仔细看了,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纷纷说“节目好看了,有人情味了”。

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惯常都是站在画面的左侧,但这样主持人的身体有时候就会挡住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尤其当主持人伸出手来指华北尤其东北地区的时候,身体几乎挡住整个西北地区。为了不影响新疆和西藏的朋友观看自己家乡的地理信息,节目组设身处地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想法,把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了一点,以保证版图上的领土完整。

绿色主题

《天气预报》节目最早使用的地图颜色是**调的,看起来就是一个从 头到脚都金灿灿的节目。或许是因为这种**调让人总联想到“沙尘暴”, 2000年之后节目进行改版,制作人员大刀阔斧地把地图颜色改成了清新淡雅 的绿色,一来让节目显得更加环境友好,二来也给观众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 心理提示。

2012年:钓鱼岛

2012年9月1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后首次播出钓鱼岛天气预报。

依据9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自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纳入到国内城市预报中。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也是中国的传统海疆,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气象局承担着管理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等责任,气象部门开展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气象服务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提供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是中国气象局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赋予作为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的国家气象中心的一项重要责任。[5]

2014年:无广告模式

2014年6月28日,中国气象频道在重播天气预报节目时改为无广告模式,开头和结尾的广告全是以公益广告为主,每个城市的也从原先的各种推销广告改为该城市的风景。

这种情况下在CCTV-1香港版本也会出现(先前因植入广告等香港相关法规而未播出天气预报节目,改播大量公益广告和节目宣传片)。不过中国气象频道只会偶尔出现,大部分时段该频道仍与CCTV-1内地版本、CCTV-13版本一样,推销广告的情况仍然出现并一直持续至今。

2015年:16:9模式

2015年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数字电视环球购物频道联合华风集团开播全新栏目《天气预报》,开启2015年全面关注民生新起点。该档栏目分早中晚三档播出,分别为早间版、午间版和晚间版,播出时间依次为上午10:39、中午12:00以及晚上21:00。其中,早间版为8:55档即《朝闻天下》结束后,中午播《养生看今天》有关健康养生方面天气节目,晚间版为《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

与CCTV-1播出版本不同的是,CCTV-1标清版本为切边播出,高清版本亦为左右黑色信箱模式。而环球购物频道为16:9播出形式,其播出的节目亦为纯16:9版本且无广告更改版。实际上华风气象一直以16:9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