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

2.如何看待人类寿命上限或为150岁,您认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3.铁路的作用

4.德国有哪些城市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

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_德国萨尔布吕肯天气

勇气

白求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准也不认识谁。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他是第101空降临——一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十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缓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他开头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谈。但是过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白求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24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经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响应。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于是知道原定计划出毛病了,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陷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白求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里的一堵五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状况而学的。

白求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白求“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白求“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白求“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白求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间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

了出来。

白求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法国农民,在被拉出厨房的时候,想要招呼他妻子一声,但是一个德国士兵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德国人命令他

站到院子里,他并没有受到审讯,也不能向妻儿说一声再见,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就被当场枪毙了。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白求德国士兵知道怎样发落敢于掩护敌人的法国老百姓,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他们的这个美国俘虏,却显然有一场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

白求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边缘的那片树林。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白求德国人发现他逃走了。他们一边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一边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白求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白求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避开一棵又一棵的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跑过了棚屋,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的法国人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响了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白求“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白求“哦,当然啦。快!”

白求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法国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是呆在那儿的。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白求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

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白求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

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了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个勇敢机灵的孩子。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白求“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

有个9岁的美国小姑娘,一天,大人告诉她,上帝创造万物,没想到她却脱口而出:“我拥有的一切都是中国制造的。”这是飞虎队王牌飞行员迪克·罗西讲述的一个小故事。用它来说明中美两国间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是再贴切不过的了。然而,经贸关系的加强毕竟刚刚才载入中美关系史册。早在60多年前,两国人民在二战期间共同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友谊之歌。直到今天,特别是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这段深情厚谊仍屡屡被后人忆及,得到了广为传颂。

上世纪40年代初期,正当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几百位像罗西一样的美国志愿者,在陈纳德将军(1893-1958)的领导下,组成美国志愿航空队奔赴中国抗日前线,同中国军民并肩战斗。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志愿航空队被并入美国空军,继续在华对日作战。这支驾驶着鲨鱼头形战机的航空队一直以“飞虎队”的威名著称于世。

今年9月,在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整整60年之后,90岁的罗西再次来到中国,同来的还有战友大卫·海沃德等。这虽不是他们战后首次故地重游,两位老战士却依然有感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我对你们的国家充满钦佩之情,”海沃德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激动地说。“你们在各个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出色,在建设国家方面,在发展经济体制方面,在贸易关系方面,以及在各个时期同美国的友谊方面都表现不俗。”

海沃德表示,今天中国的城市同上世纪40年代相比真可谓是不可同日而语。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宽阔的大道、现代化的交通系统,都令他赞叹不已。

--------------------------------------------------------------

往事难忘

美国“飞虎队”老兵在武汉黄鹤楼撞响吉祥钟,祈祷世界和平。周国强 摄

罗西是1939年秋参加美国海军,开始接受航空训练的,那时他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机械专业,离毕业还有一年时间,他因而未能完成大学学业。1941年,罗西加入飞虎队,来到中国。

海沃德介绍说,日军袭击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之后,美国举国上下抗议声响成一片,很显然,几乎每个身强体健的美国人都会被征召入伍。他说,人们都将其视作一次机遇,因为志愿参军既能为国效力,又可以学到新本领。

“对我来说,我一直想学开飞机,所以当时我对自己说,这是个学开飞机的好机会,”他回忆道。“我觉得出国去中缅印地区肯定会是一段惊险的经历,后来证明确实如此。”

罗西补充说:“当我们知道我们要帮助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我们都为此感到自豪。”

当时的客观条件极其有限,但美国志愿者同中国军民密切合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当时飞虎队的飞机是中型战斗机,一般只能飞行六七个小时,作战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另外,飞虎队的战机也无法像今天的飞机那样在云层之上飞行。

海沃德说,恶劣的天气条件和落后的导航系统使飞虎队损失了不少飞机。飞机失事之前,机组人员不得不弃机跳伞,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依赖当地的中国人才能重返基地。“上帝保佑,许多美国战士在中国人的帮助下返回了基地。”他说。

“那些日子里,我们非常非常依赖中国人民,”海沃德坦言。“他们为我们建机场,为我们提供食物,替我们守卫飞机。他们还专为我们开了一些小饭馆和裁缝店。”

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左)同飞虎队员们在中国昆明机场。新华

他说,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人建立了一个被称为“中国网络”的空袭预警系统。该系统由大量人员、无线电设备、电话、电报线路等组成,向美国航空队提供至关重要的情报。

美国航空队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罗西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昆明、桂林的年轻人用鲜花、柑橘向他们表示谢意的情景。“那些事情你怎么都忘不了,它们会让你更加热爱中国人民,”罗西说。

海沃德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飞虎队当年所取得的一次胜利。1944年4月,海沃德所在的中队得到情报,日军已在泰国清迈集结了大量战机,意欲空袭昆明。上级命令他们中队立即飞往清迈,在日机起飞之前,将其摧毁。据估计,日军对昆明的空袭一旦得逞,将会造成巨大伤亡和损失。这一次,飞虎队员们超常飞行了10个小时,成功得在清迈机场炸毁了日本飞机,粉碎了日军空袭昆明的计划,而“飞虎队”仅仅损失了一架战机。“我们使昆明免遭空袭,大家都觉得给中国人民帮了大忙,”海沃德说。

除了直接同日本空军作战之外,飞虎队还参与了空运军用物资的行动。空运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穿梭在海拔3000到6000米的山峰之间,因而被称为“驼峰航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艰险的一条航线。尽管如此,罗西到战争结束为止,至少在此航线上飞行了735次。

罗西回忆说,陈纳德将军离开重庆的时候,为他送行的当地群众人山人海,汽车无法开动,竟然被周围的人们一直推到机场。“这表明了他们的感激之情,”他说。“我想陈纳德将军生前从未忘记那一天,我们也不会忘记。”

--------------------------------------------------------------

铭记教训

二战结束后,罗西在加利福尼亚创立了一家名叫“飞虎航线”的货运航空公司,他在这家公司当了25年的飞行员。罗西现任美国飞虎协会主席,是美国王牌飞行员协会会员。

海沃德则选择了另一种职业生涯。战后他进入一所很有名的工科大学学习石油工程,并取得硕士学位,退休前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回首往事,海沃德由衷地渴望世界和平,呼吁各国之间应友好相处。他说,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得出的一大教训就是,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各国人民应该,也完全可能彼此友好。“据我观察,中国人一般都是很友好的,我们也愿意对你们以朋友相待,”他说。“双方都明白,和平相处当然要比反其反面要好得多。”

海沃德指出,美中两国在二战时期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独霸西太平洋地区的贸易,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参与。

“他们需要石油、纤维等资源,为得到这些资源不惜发动战争,尽管日本国内有些人也知道战争是不可能获胜的。美国当时有着巨大的工业潜力,我们最终战胜了他们,”他说。

海沃德同时表示,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明智,懂得如何通过贸易关系和人员互访来避免战争的爆发。

海沃德有3个儿子,4个孙子孙女。老人很乐于同亲人们分享自己在战争期间的种种经历。他告诉记者,2000年来中国的时候,他带上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那次中国之行令他非常满意,他的子孙们在中国过得也很愉快。

“我经常向他们讲起我那时的亲生经历和我从战友们那里听说的事情,”海沃德说。

此外,作为第22轰炸机中队协会的财务秘书,海沃德搜集了许多协会会员们提供的飞虎队故事,并出版了书籍和录像带。

满怀着对中美历史友谊的珍视之情,海沃德驳斥了关于当前中美关系的负面论调。“我感觉不到任何敌视,感觉不到任何关切。两国都是经济强国,发展态势都很好,”他最后说。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让友谊延续下去,我们同中国人是多年知交。我们又是贸易伙伴,同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贸易是件重要的事情。”

-------------------------------------------------------------

如何看待人类寿命上限或为150岁,您认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近日,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Gero与美国罗斯维尔帕克癌症中心(RPCI)在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发表论文, 称人类寿命可达120岁以上,上限为150岁。

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寿的人—146岁

在印尼有一位叫马巴高索的长寿老人,他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活了146年。老人出生于1870年,在2016年去世,享年146岁。

研究认为,决定人类寿命的因素有二。

一是我们的生物年龄;

二是人体“弹性”,也称自我复原力。

人体是有数万亿个细胞组成,而这些细胞也决定了我们的寿命。通常我们认为,人类的细胞只能分裂50次,过了这个次数就不会有新的细胞产生,如果没有新的细胞,代谢就会终止,当老细胞大量死亡之后,由细胞组成的内脏器官也就会衰竭,最终引发人体的死亡。而人的体细胞分裂平均分裂周期为2.4年。

我们知道,人体内有大量细胞来维持人体正常运转,而细胞又是通过分裂的方式来复制自身,简单来说就是“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一个细胞最后可以分裂复制成很多个细胞。

但是,这些细胞并不能无限制分裂并复制自己,而是有自己的生命终点,那么细胞的生命终点是什么呢?

其实这就和端粒有关。

端粒是DNA链条上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的存在并没有其他作用,就像是DNA链条末端的一个帽子。

但是端粒会伴随着分裂减少自己的长度,简单来说就是细胞每分裂一次,每条染色体上的端粒会逐渐变短一些。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最开始的端粒是100人民币,在最开始时,一个DNA链条上含有100元,但是细胞分裂一次就会变成两个细胞,而每一个细胞只能拥有50元人民币,接着再伴随着细胞分裂,人民币再次进行分裂。直到人民币不可再分割时,细胞将会激活凋亡机制。因此,端粒又被科学家称为“生命时钟”。

2009年,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个成果,让三位科学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奖(医学奖)。

1961年美国学者海尔弗利根据实验观察,胚胎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规律的,而人体的细胞则是分裂到50代时,就会全部死亡,而分裂的周期大约是2.4年。

因此从端粒的因素来看,人类的理论寿命应该是120岁。

但有很多因素影响端粒的长度,2005年,著名医学期刊杂志《柳叶刀》有一篇文章提到:喝酒抽烟会缩短端粒的长度,因此寿命会更少。除此之外科学家也发现,端粒并不是越长越好,比如:癌症的发生就和端粒过长,或者不再缩短有关。

目前的进展是,科学家在实验室已经成功使用纳米技术保持端粒细胞长度,从而使老鼠的脑细胞寿命被延长了3—4倍。另外,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人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次数从65次增加到200次以上,突破了“海弗里克极限”(即细胞分裂次数极限为40—60次)。如果按照这样的发现速度和各项技术的成熟,人类寿命的无限制提高就将不远了。

到那时,也许人类再也不会为衰老和死亡而困惑,每个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活到几百岁乃至上千岁。

当然了,你可能在现实中也听说过有人寿命超过120岁,其实科学研究不排除有个例行为,因为基因是会存在微小的变异。

科学家认为,在120岁至150岁之间,人体“弹性”也就是自我复原力将会完全丧失,届时寿命上限也就随之降临。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及相关生物科技的发展,人类会越来越临近150岁这一生命极限。

既然人体自身的规律给了我们这个寿命范围,按理来说应该是有很多超过这个限制的人么,但实际的情况是接近这个年龄都极为困难,更不要说超过了!事实上我们整个生命历程中有很多因素会造成我们无法达到生理寿命,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我们的遗传基因本身具有缺陷,假如是手或者脚这些不影响寿命的部位也许影响不大,但如果支撑生命的关键脏器呢?那么生命就如木桶一样,能盛多少水是取决于最短那一块的长度的!

二、我们的身体细胞因外界的各种因素,比如辐射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分裂错误积累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除了自身因素方面,还有个人的生活作息,心态健康,交友,以及生活环境都可以对个体生命造成影响。

四、疾病感染而医学未能解除病痛最终导致死亡

五、各种意外事故等导致的死亡等等

当然随着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的发展。以后人类的器官一定会像汽车零件一样可以更换。而如果,有的人能够像汽车一样,定期体检,重视保养,估计活到200岁也不成问题!

铁路的作用

1、铁路运输对战局有决定作用

通往美因兹的铁路有许多地方被切断了,所以邮件来得很晚,或者完全停邮了。

看来,炮兵决定了较宽阔的街道上的战局;并为军队迂回到街垒战士背后去打开了一条道路。法兰克福的市侩们殷勤热心地向士兵们打开自己的家门,从而给他们创造了进行巷战的一切有利条件,同时用铁路迅速运来的军队的力量超过了缓慢地步行前去支援的农民,这一切决定了以后的战局。

恩格斯:《法兰克福起义》(1848年9月19——20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第487页。

去年5月间莱茵普鲁士起义的尝试清楚地说明,在革命运动中德国的这个地方能够占据一个怎样的地位。在莱茵普鲁士,周围有7个要塞,其中有3个是德国第一流的要塞,经常驻有几乎1/3的普鲁士军队。它的铁路四通八达,有一支运输舰队归军事当局调配;在这样的条件下,莱茵的起义只有遭到某种完全特殊的情况才有成功的机会。只有要塞掌握在人民的手里,莱茵省的居民才能够以武力取得某些成就。但这样的事情只有遇到军事当局被某些外部的重大事件吓昏头脑或者军队整个地或部分地被入了运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在其他任何情况下,莱茵省的起义都注定要遭到失败。

恩格斯:《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

(1849年8月底--1850年2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153页.

拿破仑在军事科学上卓越的改革不能视为奇迹;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就如象革命和拿破仑所创造的军事科学是革命所产生的新关系的必然结果_样。同样,也正如象无产阶级革命在工业上不是消灭蒸汽机,而是增加它的数量一样,在军事上,它的任务也不在于减少军队的众多性及其运动性,而恰恰相反,在于把两者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生产力的增长是拿破仑作战方法的前提;新的生产力同样是军事上每一种新的成就的前提。铁路和电报现在已给了有才干的将军或陆军部长一个在欧洲战争中采取完全新的策略的机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的逐渐增多,同样也提供了征集更庞大的军队的可能性。如果法国的人口不是2500万而是3600万的话,那末这个数量的5%就不是125万,而是180万人。在上述两种比例中,文明国家的实力与野蛮国家的相比是相对地增高了。只有前者才有繁密的铁路网,他们的人口譬如比俄国的人口增加要快一倍。所以说,所有这一切论点都证明:西欧对俄国的臣服愈来可能性愈少,至于长期臣服,那就简直不可能了。

恩格斯:《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

(1851年4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62--563页:

铁路可以缩减军事机构的人员和开支。威廉堡司令沃伦上校曾在下院的特别委员会中作过如下的说明:

“如果不是像现在这样,要用好些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从国内遥远地区收到情报,而是用几小时就能收到,如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命令连同军队和给养一同送到目的地,那末,这种重要情况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驻军也可以驻扎在彼此的距离比现在更远和更合卫生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因病而死的损失。仓库里的给养也用不着储存得像现在这样多,因而就能避免由于腐烂和天气不好而造成的损失。军队的人数也将因效率提高而相应地减少。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1853年7月22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24页.

使拿破仑时代以来的作战方法发生极大变化的第二个因素是蒸汽。法军就因为掌握有铁路和轮船,才得以在奥地利发出最后通牒到他们入侵的五天内把相当数量的兵力运到皮蒙特,使奥军对皮蒙特阵地的一切攻击毫无结果,而在以后一个星期内,法军又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兵力,所以到5月20日在阿斯蒂和诺维之间至少有13万法军。

恩格斯:《意大利战争》(1859年5月27日左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3卷第398页.

假如上一个战局是根据统一的战略计划进行的,那末,西部的主力军势必要像本报早先说明过的那样,利用自己在肯塔基和田纳西获胜的形势,通过亚拉巴马北部进入乔治亚洲,并在那里夺取迪克特、米勒吉维耳等等铁路中心。这样就会打断脱离派东部军队和西部军队之间的联系,使他们无法相互支援。

马克思:《评美国局势》(1862年8月4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556页.

第二条路线沿易北河右岸,在该河与苏台德山脉(西里西亚同波希米亚及莫拉维亚交界处的山脉)之间。它几乎与柏林到维也纳的直线相吻合。在目前位于两军之间的那一段路线上,有一条由洛包到帕尔杜比策的铁路线,这条铁路线横贯在南、西两面以易北河为界而东北面以山为界的那一部分波希米亚地区。在这个地区有许多良好的道路,如果两军彼此相向运动,那末冲突可能就在这里发生。

恩格斯:《德国战争短评--二》

(1866年6月19日和7月5日之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95页

布尔巴基正是向这一部分德军前进的。他显然想把自己的军队插到维祖耳和伯尔福中间,从而孤立韦德尔,迫使他退往西北方向,然后单独地击败他。但是韦德尔现在可能是在伯尔福附近并且已与特雷斯科夫会合,所以布尔巴基要给伯尔福解围,就必须打败他们两个;他应当把围攻军队逼退到莱茵河谷,然后才能沿佛日山脉西侧向吕内维尔前进,到了那里他就到达了德军主要的交通线。破坏法耳斯布尔附近的铁路隧道就可以长期封锁通往斯特拉斯堡的铁路线,破坏弗鲁阿尔的铁路枢纽站就可以使萨尔布吕肯和麦茨的铁路交通中断,甚至还能够派游动队到提翁维耳去破坏该地附近的铁路,以便切断德军的最后一条直达铁路线。这支游动队随时都可以退到卢森堡或比利时并在那里放下武器,这是完全合算的。

布尔巴基所抱的目的大概正是这样。由于巴黎四郊已被搜刮一空,巴黎与德国的交通线即使只中断几天,对于巴黎城外的24万德军也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而对于解除巴黎之围来说,在洛林的12—15万法军能够成为甚至比尚济对弗里德里希——卡尔的胜利还要有效的手段,因为后者在被击败时,最后还是会向围攻巴黎的军队退却,以期获得他们的援助。固然,德军还有一条通过提翁维耳、梅济埃尔和兰斯的铁路,这条铁路大概是布尔巴基甚至用游动队也不能达到的,但是只要布尔巴基能够突入洛林,在敌占区内无疑就会掀起全面的人民起义;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沿这第二条铁路线运动将会遭到多么严重的威胁。此外,布尔巴基胜利的第一个后果就会是哥本被迫退却;因而也就给北方军团造成在苏瓦松和梅济埃尔之间切断这条交通线的机会。

我们认为,布尔巴基的这次进军是法国将军们在这次战争中所做的一切事情中最重要而且最有希望的一件事。但是,我们再一次指出,这次进军必须适当地进行。最好的计划,如果执行不力,优柔寡断,也会毫无价值。在他同韦德尔的战斗结束以前,我们大概无法知道有关布尔巴基的兵力或者他如何指挥兵力的任何确实消息。

恩格斯:《战争短评(三十五)》(1871年1月14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244--246页

La Russie ne boude pas,elle se recueille[俄国不生气,它在积聚力量],----总理大臣哥尔查科夫在战争结束后说道。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多么正确。他说的只是外交的俄国。但是非官方的俄国也在积聚力量。而且在作这种积聚(recueillement)时,政府本身帮助了它。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农民为了人身自由把自己最好的一部分土地给了贵族。他们手中剩下的土地,对他们来说饿死嫌太多,活命嫌太少。这样,在俄国的农民公社(注)被根本破坏的同时,新兴的大资产阶级的发展,却由于给铁路公司的种种特权、保护关税及其他优惠办法而大大得到鼓励;于是,在城市和乡村里开始了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这个革命再不让业已活动起来的思想界平静下来了。年轻的资产阶级的出现反映在自由主义立宪运动中,而无产阶级的诞生则反映在通常称作虚无主义的运动中。这就是俄国的《recueillement》的真正后果。

注:在原文中这个词是用德文字母拼写的俄文;在英译文中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并加了如下的脚注:“俄国农民的自治公社”。----原编者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5--46页。

关于俾斯麦和俄国人的联盟再也没有丝毫疑问了。但是俄国人为了买到同普鲁士的联盟,从来还没有被迫付出这样重大的代价,他们不得不牺牲他们在面貌一新德国的全部传统政策,如果这一次他们按照习惯,以为这“只是智时的”,那末他们就大错特错了。同关于“帝国”等等的一切悲惨叫喊相反,德国的统一看来现在已经开始凌驾于俾斯麦和全体普鲁士人之上了。因而他们--即俄国人--定要在东方更迅速地推进;目前这种有利的形势大概不会保持多久。俄国财政困难之大,工业进步(如果还说得上进步的话)之迟缓,从克里木战争结束十一年之后这些家伙还没有一条通往敖德萨和贝萨拉比亚的铁路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而这样一条铁路现在对他们说来可以抵得上两个军!因此,我也认为,如果俄国人一切都很顺利,那末也许今年就要达到动武的地步。

恩格斯:《恩格斯致马克思》(1867年4月4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85--286页.

根据当前的军事形势,特别需要铁路紧张不停地运输军用物资。虽然铁路在这方面目前做得也很好,但是还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因为现在整个事业的胜利特别取决于铁路工作。对待军用直达列车尤其需要灵活和准确。绝不允许有任何耽搁和调错线路的情况发生。

列宁:《致交通人民委员部和中央军事交通管理局》

(1920年8月28日),

《列宁文稿》第8卷第329页

为了进行革命战争,必须进行长期的、认真的准备,首先必须振兴我国经济,整顿铁路(因为没有铁路,进行现代战争就是空谈),到处恢复最严格的革命纪律和自我纪律。

列宁:《沉痛的但是必要的教训》(1918车2月25日),

《列宁全集》第27卷第50页。

这次战争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是统一指挥红军的一切部队,最严格地集中管理各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切力量和资源,特别是全部军事供给机构和铁路运输,因为铁路运输是战争中极重要的物质因素,它不仅对完成各次战役而且对红军的武器、被服、粮食的供给都有头等意义。

有鉴于此,俄共中央认为:

(1)在整个社会主义自卫战争期间,把红军的供给事宜全部归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及其他中央机关统一领导,是绝对必要的;

(2)在整个社会主义自卫战争期间,把各兄弟社会主义共和国全境的铁路运输和铁路网归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铁道人民委员部统一领导和管理,是绝对必要的;

(3)在各兄弟苏维埃共和国设立独立的红给机关和独立的铁道人民委员部是同国防利益不相容的;在战争期间,必须把这些机构改组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红给机关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铁道人民委员部的附属机关,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红军中央供给机关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铁道人民委员部直接管理和完全管辖;

(4)一切有关红给、铁路运输或铁路网管理的法令,凡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调整红给、铁路运输和铁路网管理的决议和法令相抵触的,应一律撤销。

列宁斯大林:《中央关于军事统一的指示草案》

(1919年5月),

《列宁全集》第29卷第366--367页。

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新的销售市场的需要,对原料和燃料的寻求,帝国主义的发展,资本的输出以及海上和铁路交通干线的必须保证,一方面促使旧的民族国家去夺取新的领土,促使旧的民族国家变成必然有民族压迫和民族冲突的多民族(殖民)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另一方面加强了旧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民族的野心,它们不仅想保持原有的国界,还想向外扩张,靠侵占邻国使新的(弱小的)民族隶属于自己。于是民族问题扩大了,并且终于自然而然地同整个殖民地问题融合起来了,而民族压迫就由国内的问题变成国际的问题,变成帝国主义“大”国为征服弱小的没有充分权利的民族而进行斗争(和战争)的问题。

斯大林:《论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当前任务》

(1921年2月5日),

《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15页

2、铁路运输在战争的进攻和防御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无产阶级国家----编者注)具备适当的条件,如果国民生产能充分提高和集中,如果阶级消灭,----这是绝对必要的,……那末可能征集的限度将完全由能持武器的人口的数量来决定;也就是说,在危急之际可在最短时间内武装15--20%的人口,并使12--15%的人口加入作战军队。但这样庞大的人数又以更大的运动性为前提,而且这种运动性要比现代军队的运动性高得多。如无完备的铁路网,这样庞大的人数便无法集中,无法供给粮食和,无法由一地转运至他地。

恩格斯:《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

(1851年4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63页。

当时在帝国的所有其他地区,政府通常是让私人企业主来建筑铁路的,而对连接维也纳和幕尼黑的西部铁路根本没有给以任何注意,但加重西亚驻军总司令海斯男爵却使用了数千名兵士来修筑铁路线。这条铁路线的战略意义不论有多大,但是现在从商业观点来看,其价值无论如何是十分值得怀疑的。要是在另一种情况下,修建这条铁路线的计划大概要在私营公司的工程师那里再搁置30年。俄国对修筑这些铁路极其不满,因为奥地利现在可以利用它们来重新集中刚刚分散了的军队,而且所花的时间要比俄国集中同样数量的军队所需要的时间少五分之一。任何人,只要他肯花些工夫去了解一下有关奥地利铁路运输的统计材料,并且把在东部纯粹为了政治目的而做的一切工作同很少注意西部商业利益的情况比较一下,就一定会对在加里西亚如此仓卒地修筑这条铁路线仅仅是为了欺骗世界这一点发生怀疑。十分明显,迅速建成连接奥地利和巴伐利亚的西部铁路线对实现这一目的具有更重大得多的意义。

马克思:《奥地利和战争》(1855年8月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第567页

在欧洲任何地区的铁路,都不能像在莱茵河和塞纳河之间这块地区的铁路那样,可以迅速集中大批兵力来大力支援防御。铁路线以巴黎为园心,沿半径分别通往布伦、布鲁治、根特、安特卫普、马斯特里赫特、柳提赫和科伦,通往曼海姆并经过麦茨通往美因兹,通往斯特拉斯堡、巴塞尔、第戌和里昂。无论敌人最大的兵力在什么地方出现,到处都会遇到由巴黎沿铁路开来的全部后备军的迎击。塞纳河流域的内部防御能力特别是由于在这一地区内的所有作为半径的铁路都沿河谷(瓦瑟河、马尔纳河、塞纳河、奥布河、部分云纳河)通过而更为加强。但是不仅如此,三条同圆心的铁路弧线,每一条的长度至少都有圆周的四分之一,以彼此几乎相等的距离环绕着巴黎:第一条弧线是莱茵河左岸的铁路线,现在几乎由诺伊斯直通巴塞尔;第二条弧线由奥斯坦德和安特卫普经那慕尔、阿尔隧、提翁维耳、麦茨和南锡到厄比纳尔,也几乎全部连接起来;最后,第三条弧线由加来经利尔、杜埃、圣昆廷、里姆、马尔纳河岸夏龙和圣迪济埃到肖蒙。因此,在这一地区内,到处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大批军队集中在任何一个地点;在这里,由于自然和人工的条件,甚至没有任何要塞也可以借军队机动的能力进行非常坚强的防御,使侵入法国的敌人遇到与他们在1814年和1815年所遇到的完全不同的抵抗。

恩格斯:《波河与莱茵河--三》(1859年2月底--3月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286--287页

自从巴黎要塞筑成以后,法国就不再需要以莱茵河为疆界了。就像德国在意大利一样,法国将首先以进攻来防守自己的北部疆界。铁路网的分布说明,这个问题正应当这样来理解。如果进攻被打退,法军可以坚守在瓦瑟河和安纳河之间;敌人继续前进就会失去任何意义,因为对于攻打巴黎来说,由比利时攻入的军队本身将过于薄弱。法国的北方军团可配置在安讷河后,保证与巴黎的交通线,静待其他军团的到来,在最坏的场合,也可在马尔纳河后,左翼以巴黎为依托,占领侧方阵地进行积极防御。敌人除了向梯叶里堡前进以攻击法国在摩塞尔河及莱因河的军团的交通线以外,别无他法。但是这些行动远不象巴黎未设防时那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甚至在最坏的场合,法军其他军团向卢瓦尔河后的退路也不会被截断,集中在卢瓦尔河地区后,法军仍然会有相当强大的力量,可以威胁已被削弱并因围攻巴黎而兵力分散的敌军,或者可以突入巴黎。一句话,由于巴黎的设防,经过比利时的迂回已不再是危险的了;这一迂回的影响也不再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迂回而产生的不利因素以及抵抗这一迂回所需的手段,现在就容易计算了。

恩格斯:《波河与菜茵河----三》1859年2月底--3月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286—287页

对拿破仑和他的军队来说,确实是撤离麦茨的时候了。当法军在摩塞尔河边踌躇不前的时候,德军骑兵在科梅尔西附近渡过了麦士河,破坏了由此通往巴尔勒杜克的铁路。他们还到了维涅耳,威胁着从麦茨向凡尔登退却的纵队的翼侧。从一个骑兵连如何进入南锡,征收了5万法郎和强迫该城居民破坏铁路等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骑兵曾大胆地干了些什么。法军骑兵在什么地方呢?编入8个军的那43个团和属于莱茵军团的预备队骑兵12个团又在什么地方呢?

现在,土尔要塞是德军进军道路上唯一的障碍,但是它如果不控制着铁路,是不会有任何意义的。德军当然需要铁路,因此无疑将采取措施迅速攻占土尔。土尔是一个没有独立堡垒的旧式要塞,因而完全不能抵御炮击。我们可能不久就会听到,这个要塞在野炮轰击12小时或许还要,短的时间以后就投降了。

恩格斯:《战争短评(9)》(1870年8月18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56—56页。

总之,暴力创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等等的经济的、政治的以及其他等等的生存条件。但是谁创造暴力?有组织的暴力首先是军队。没有任何东西比军队的编成、编制、装备、战略和战术更加依赖于经济条件了。装备是基础,而它又直接地取决于生产的阶段。石制的、青铜制的、铁制的武器、盔甲、骑术、火药以及大工业通过后装的线膛枪和火炮在战争中所造成的巨大变革----这些枪炮都是只有大工业用其等速工作的并且生产几乎绝对同样的产品的机器才能制造出的产品。编成和编制,战略和战术,又取决于装备。战术还取决于道路的状况----耶拿会战的计划和成就在当前公路的状况下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还有铁路!因而,正是暴力比其他一切都更加依赖于现有的生产条件,……。

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准备材料》(1878年--1877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84页

我国的运输业,首先是铁路运输以及内河运输、海上运输和公路运输,在支援前线的事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家知道,运输是联系后方同前线最重要的工具。可以生产大量的武器和,但是如果不通过运输及时送往前线,那末它就只能成为无益于前线的东西。应当说,在及时供给前线武器、、粮食、被服等等方面,运输业的作用是有决定意义的。如果说虽然有战时的困难,虽然燃料缺乏,而我们终究做到了供给前线一切必需的东西,那末这首先必须承认是我国运输工人和职员的功劳。

德国有哪些城市呀?

1、柏林

毫无疑问,排名第一的是拥有380万居民的德国首都柏林。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当然,这里有很多名胜古迹,包括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368米高的标志性电视塔拔地而起。

2、汉堡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拥有近190万居民。位于易北河上的这座引人注目的北方城市拥有独特的海事风格和优雅的建筑,尤其是在宾纳尔斯特河沿岸。北方的天气并不总是那么好,但在旅游中还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3、慕尼黑

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有150多万居民。传统和舒适的巴伐利亚塑造了这个南部城市。人们在大街上穿着传统服装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节日啤酒节期间。当你游览慕尼黑时,丰盛的菜肴和优质的啤酒当然是必须的。

4、科隆

大约有110万人居住在莱茵河畔的科隆。慕尼黑啤酒节之于慕尼黑,科隆狂欢节之于莱茵兰人。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狂欢者走上街头庆祝。总的来说,快乐是科隆思想开放的人的标志。他们不仅为自己的狂欢节传统感到自豪,也为他们的地标科隆大教堂感到自豪。

5、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人口超过75.2万。这座位于主河上的城市也因其众多的摩天大楼而被称为曼哈顿。而在这里不要错过市政厅,称为罗默,以及新建的老城区。